天鵝塘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一起討論手工作品。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居民在“雷鋒驛站”活動室里跳舞。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老年居民在打太極拳。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居民范東來在練習書法。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68歲的肖日奪在”雷鋒驛站“擔任志愿者。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天鵝塘社區翡翠花園小區“雷鋒驛站”外景。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這個雷鋒驛站,可以說是我們老年人慢生活的加油站。”近日,踏著濃濃年味,記者來到湖南長沙市望城區月亮島街道天鵝塘社區,探訪老年人的“新生活”,正在該社區翡翠花園小區“雷鋒驛站”里練習書法的66歲居民范東來笑著點贊道。
成立于2018年的天鵝塘社區,目前有老年居民3000余人。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公布了2023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名單,天鵝塘社區上榜。
范東來說的“雷鋒驛站”,是利用小區一棟住宅樓下面的架空層改建而成,位置就在小區入口處。驛站里,活動室、會議室、閱覽室和休息室等各個功能區域一應俱全。
“小區建成10多年,過去沒有專門的活動室。2019年雷鋒驛站建成后,很受大家伙歡迎。”范東來說,他平時喜歡閱讀和書法,經常來這里看會書,寫寫字。
就在范東來揮毫潑墨時,一旁的文體活動室里,60歲的賈幼民正和幾名舞伴一起伴著歡快的音樂跳健身舞。
“我們一般從上午9點跳到11點多。”賈幼民告訴記者,2023年底,在社區推動下,小區原先零散的文藝興趣小組聯合組建了文體藝術團,目前有成員160多人,分為太極隊、廣場舞隊、現代舞隊、大合唱隊四支隊伍,團員平均年齡在55歲以上。
從2016年剛搬到小區時“左鄰右舍都認不全”,到如今,愛好唱歌、跳舞的她被大家推選擔任文體藝術團團長,賈幼民說,沒想到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也能如此豐富多彩。
這幾年,小區藝術團多次在長沙市、望城區以及街道組織的文藝匯演中獲獎。“建設老年友好社區,我覺得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特別重要的一個方面。”談及下一步的打算,賈幼民干勁十足,說要帶領藝術團成員積極參與省級演出,沖刺更高獎項。
熱心的志愿者承擔著“雷鋒驛站”的日常管理工作,68歲的肖日奪是其中之一。
他將之視為自己晚年生活的一份“新職業”。每天上午9點驛站正式開門之前,無論刮風下雨,肖日奪都會早早來到驛站,打掃衛生、整理桌椅、燒水,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平時閑著也是閑著,能為大家做點事,感覺挺充實。”在肖日奪看來,驛站雖然面積不大,發揮的作用并不小。“居民進來歇歇腳,用下洗手間,碰到下雨天,在這里臨時借把傘,都是常有的事。 ”
上述三位老年人的故事,是天鵝塘社區近年來依托“雷鋒驛站”“老年服務中心”等場所以及“七彩天鵝”志愿服務品牌,大力推進老年友好“生態圈”“服務圈”“朋友圈”“康養圈”“親情圈”建設,讓轄區老年居民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一個縮影。
“我們社區地處新城區,轄區有139棟高樓,老年人在生活中時常會遇到飲水難、如廁難、充電難等問題。社區便以志愿服務為抓手,努力為老年人營造更加舒適和方便的生活環境。”該社區黨總支書記雷瑤介紹道。
天鵝塘社區還專門成立了“七彩微家”工作室,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專業照料等服務。同時與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醫療單位合作,簽約家庭醫生80余家,定期舉辦愛心義診和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此外,還通過實施“健康監測工程”,對轄區老年人口情況進行全面摸排,并以家庭為單位,建立數據庫和工作臺賬,為獨居、空巢、失能等特殊老年群體制訂個性化服務方案,開展結對幫扶。
“今后,我們會深入開展社區嵌入式服務,讓為老服務陣地更加多元化、更加精細化,不斷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雷瑤說。
來源:人民網
責編:劉茜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