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通訊員 龔平 洪永祥
在邵陽市婦幼保健院產科,有一支被稱為 “37° 護士” 的團隊。37℃,是人體最舒適的溫度,恰如她們的服務 —— 既有專業護理的嚴謹精準,又有穿透人心的溫暖力量。從產前到產后,從母嬰照護到家庭賦能,她們用全方位的守護,讓每個新生命的誕生都浸滿安心與暖意。
全周期陪伴:讓每個階段都有 “溫度護航”
產前檢查門診,“37° 護士” 用細節化解準媽媽的緊張。初次產檢的小李滿心焦慮,護士小張全程陪伴,細致解釋每項檢查意義。做超聲時,她見小李緊攥拳頭,便輕輕握住她的手,指著屏幕柔聲說:“寶寶在肚子里很健康,很調皮呢?!睓z查后,小張還為小李定制孕期營養和運動計劃,讓她對孕期充滿期待,這種身心共護的方式,是護士們的日常。
分娩室內,護士是產婦的堅強后盾。產婦小王因宮縮疼痛幾乎放棄,護士小趙始終守在身邊,按宮縮節奏指導呼吸、按摩腰部減痛,間隙喂水補充體力,疼得最厲害時,她緊握小王的手鼓勵:“再堅持一下,你做得很好!” 助力小王順利分娩。
產后病房里,關懷同樣細致。產婦小陳乳汁不足很焦慮,護士小劉立即為她指導哺乳姿勢,鼓勵新手媽媽讓孩子多吸吮,定制催乳食譜并每日提醒,還常陪她聊天緩解情緒。在小劉照料下,小陳乳汁漸多,身心恢復良好。病房溫度調節、輕柔護理等細節,都藏著護士的用心。
賦能與傳承:把溫暖變成 “可復制的力量”
“孩子哭了是不是因為餓了?洗澡時水溫和室溫怎么調?” 面對新手爸媽的手足無措,“37°”護士團隊定期開設培訓班。護士小張曾一邊演示給嬰兒哺乳,一邊拆解步驟:“托住寶寶頸部時要穩,吸吮時寶寶的嘴和媽媽的乳房要有效銜接……” 她笑著鼓勵:“多練幾次就熟了”,讓新手爸媽從緊張到從容。
這種 “授人以漁” 的理念,更延伸到 “家庭式分娩” 的創新中。從助產士門診開始,她們就向孕婦及家人傳遞 “參與式分娩” 理念:鼓勵準媽媽自主選擇分娩姿勢、陣痛應對方式,讓準爸爸通過按摩、陪伴參與產程。這種模式不僅增強了產婦的主動權,更讓家人成為 “分娩支持小組” 的一員,在協作中筑牢家庭情感紐帶。
專業為基:讓溫暖有 “硬核支撐”
“37° 護士” 的溫暖,從不是空泛的關懷,而是扎根于扎實的專業能力。產房是高風險領域,她們以嚴苛的訓練確保萬無一失:分層級培訓覆蓋規范接產、新生兒復蘇等專科技能,也包含快速術前準備、心肺復蘇等基礎能力;每月的應急演練中,從產后出血到新生兒窒息,她們模擬各種突發場景,通過視頻復盤、分工優化,練就 “忙而不亂” 的應急能力。
數據驅動的質量管理,更讓護理質量持續精進??剖屹|控小組每周檢查、每月分析,對產后出血、新生兒產傷等關鍵指標深入研討,用 PDCA、根因分析等方法優化流程 —— 比如縮短中轉剖宮產時間、限時完成無痛分娩,為母嬰安全爭分奪秒。這份專業認可,是溫暖最有力的注腳。
初心如磐:被需要的 “37℃”
產房走廊的展示架上,35 面錦旗無聲見證著 “37° 護士” 的價值。每日清晨,護士長帶著護士挨間病房敲門,對自然分娩和中轉剖宮產的產婦輕聲問詢:“產房的溫、濕度還合適嗎?助產士教的呼吸法用著順手嗎?”
產婦和家屬的連聲感謝里,藏著太多溫暖瞬間:“李護士宮縮時按我腰的力道剛好,喂水時還特意試了水溫”。這樣的認可會被記在績效登記本上,化作當月的獎勵。遇到家屬追問:“為啥總來測黃疸”,護士便翻開護理記錄冊,指著曲線圖細細解釋新生兒膽紅素變化規律。
深夜巡房的護士踮腳走過走廊,手電光斜斜照在嬰兒床欄上,輕捏被角掖好寶寶露在外面的小腳,轉身在走廊盡頭的護士站寫下 “02:15 母嬰安睡”,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混著產房里隱約的嬰兒啼哭,成了 “37° 護士” 最實在的注腳。
正如人體不能沒有 37℃的恒定體溫,母嬰安全的守護也離不開這樣 “專業 + 溫暖” 的平衡。護士長尹園園說:“‘37° 護士’的堅守,就是讓專業打底、用溫暖護航?!?邵陽市婦幼保健院的 “37° 護士” 們,正以日復一日的堅守,詮釋著護理最本真的意義。
責編:張嵐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