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漢生
賞閱最近由湖南日報社編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楹聯里的湖南》一書,忽生感嘆:這書真有創意,我做了35年的編輯,怎么就沒有想到如此絕妙選題呢?好書都被湖南人出盡了,就像好詩都被唐人寫了。當年做編輯出版工作時,業界就流傳一句話:“湖南人能吃辣椒會出書”,此言果然不虛!
關于楹聯的書有很多,介紹地方文化的書更多,而從楹聯角度切入,講述地方文化,則令人耳目一新。楹聯的兩行文字就像鐵路的兩根鋼軌,載著讀者在列車上徐徐前行,欣賞湖南大地的山岳河流、花草樹木;聯文的聲韻節奏應和著那車輪滾滾之音,窗外演繹著三湘歷史、百代風流。
列車從湖南的圣山、湖湘學派的大本營岳麓山出發,一路上記者采訪,學者、作家當導游,闡釋各處名聯的內涵和關聯的歷史文化故實,讀者神游湖湘不僅得自然風光之美,更享文史饕餮、精神慰藉。
首聯是岳麓書院的門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岳麓書院陳宇翔教授講解典故出處,又借湘學宗師張栻所撰《岳麓書院記》揭示了楚材的特質:不是科舉利祿之徒,不是文辭華巧之士,而是實事求是的經世致用之材。道南正脈,湖湘精神,八字盡之。
2025年7月31日,湖南日報社在岳麓書院舉行《楹聯里的湖南》一書首發暨向岳麓書院贈書儀式。
讓我們順著楹聯鋼軌去岳陽,登上岳陽樓,聽中南大學楊雨教授講解百字長聯:聯文作者清朝儒吏將詩圣、名儒、賢吏、仙人請到同一個舞臺岳陽樓上,將洞庭湖、揚子江、巴陵山、岳州城一脈貫通,開一場穿越時空的人文論壇。論壇發言第一句提問劈空而來,結尾卻以問代答,戛然而止,馀韻悠長。
讓我們跟隨著名作家王躍文來到君山公園,漫步君山,每一處風景里都流淌著詩和遠方的溫情。公園門口楹聯“水闊天長,德斯無極;春晨秋暮,信矣有緣”里有古今至情至性的愛情故事:上古洪荒之世娥皇、女英淚下沾竹,唐代洞庭龍女為報柳毅傳書化作凡間女子結為夫婦。久聞湘女多情,肇自洞庭湖中有緣山乎?撰聯者今人魯曉川因聯得偶,盡享楹聯文字之美與人間愛情之福,令人艷羨。
岳陽還有汨羅的屈原祠,祠內佳聯眾多,其中晚清名臣郭嵩燾題的一聯尤為引人注目:“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獨宗變雅開新格;懷沙沉此地,兩千年后,惟有濤聲似舊時。”哀懷悼屈原,何嘗不是夫子自道?郭嵩燾作為中國首位駐外公使,航海兩萬里,為沉淪的中國尋求“變雅開新格”的自救之道,如屈原之獨醒,卻落得個漢奸罵名,落寞之中自題一聯總結平生:“無補清時,終老書叢原宿志;偶談瀛海,重攤詩卷紀前游。”正是“濤聲似舊時”。兩千年前的屈原,開啟了湖湘人上下求索的旅程,楹聯之兩行鋼軌從云夢澤中鋪展而來。
以上只是嘗鼎一臠,還有周敦頤之濂溪一脈湘水余波,王船山之七尺活埋文化殉道,胡林翼之霹靂手段菩薩心腸,左宗棠之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王闿運之特立獨行睥睨萬川,沈從文之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還有一位西儒戴彼得妙解胡林翼之欲正人心引為己任,無不扣人心弦,令人心向往之。凡此珠璣滿紙,不勝枚舉,讀之如行山陰道上,目不暇接。今試續岳麓名聯,以表達閱讀感受之一斑:
惟楚有材,不循利祿但求實;
于斯為盛,豈止楹聯更擷英。
(作者系福建教育出版社編審、原總編輯,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