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
“船出小河,奔向大江;澧水渺渺,流向遠方;船夫啊,請把舵兒掌穩,我唱一曲船夫小調,把櫓兒輕蕩。”澧水有著豐富深遠的船運文化。
澧水,系湖南四大水系之一,古稱九澧,是一條古老而神秘的河流。沿途風光如畫,碼頭、灘灣甚多,南來北往的船舶如織。澧水上游河谷狹窄,灘水險惡,過去上水船多靠纖夫牽拉。纖夫與搖櫓者在艱苦的勞動中,創作出一曲令人奮進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口頭號子,人們叫它為“澧水船夫曲”或“九澧船夫曲”,也叫“澧水號子”。拉纖已成歷史,而船夫曲卻深深留在兩岸人們的腦海中。
澧水號子歷史悠久,流傳很廣。它以七字句的湘西民歌為基調,粗獷、悠揚、婉轉,沒有固定的程式。一般分為歌頭、歌身、歌尾三大部分。歌頭從開纖時起唱,歌身內容廣泛,說人生、道警句、唱古人、說典故皆可,總之,因地制宜,隨機應變。如遇姑娘則來一段逗情小調,以招來對方一笑或一罵,或對歌而罷休,歌尾多在停泊時所唱。
歌頭是:“杉木櫓櫓兒楠竹篙/一櫓一櫓扯伸腰/呀兒呀兒嗬咳嗨/船頭底下起白泡/哎嗨依呀嗨/尾巴后頭拖條槽/乘風破浪往前跑/水漲船高過天橋/世人不知水上好/神仙也難通奧妙/游山游水游天地/無憂無慮樂逍遙/莫看我俺船估佬/八百里洞庭任我飄。”這段出場曲唱畢,接唱一些告誡自己的警句,以示齊心合力,如:“易漲易退出溪水/一反一復小人心/路遙才能知馬力/事久自然見人心/你我走水在一程/同船五百年修成/都是幾個船估人/猶如同一父母生/齊心能闖千里浪/哪怕波濤萬丈深。”
船夫還唱出之所以要喊號子的含義:“天一大亮執篙槳/準備開船趕路程/盡管昨日睡得遲/今天還是奔早行/不喊號子心中慌/號子一喊渾身勁。”當精神上來了,感到心情舒暢了,便開始唱歌,唱古人居多,如:“別的詞兒我不唱/唱個宋朝英雄將/自古忠臣無好死/好人沒有好下場/楊家滿門皆忠烈/個個都是棒好樣/一郎他被長槍死/二郎他被短箭亡/三郎馬踏如泥漿/四郎失落在番邦/五郎出家做和尚/六郎把守在邊疆/七郎亂箭把命喪/八虎巧把幽州闖/令公命亡在兩狼/金沙灘上多死亡/天波府中多悲傷/只剩一個楊文廣/孤掌難鳴去何方。”這一段較長,還要接唱他人,每段都要唱完,十分精彩。
中途遇上了名勝,再插上幾句,比如到了天門山麓,便唱:“對門有座天門山/聽說上面有神仙/神仙好講心難修/不如我等撐篙竿。”苦中求樂以慰自心。
如遇上姑娘,即唱道:“遠看姑姑穿身藍/手里拿把白折扇/走一走扇一扇/愛煞我們單身漢。”往往惹來一陣咒罵,他們則哈哈大笑而倍增其精神。
眼看到了落腳之地,便開始唱尾歌:“三日生活水中過/千里行船為落腳/不覺即到仙家地/吊腳樓上把酒喝/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日怎么過/人間最苦船估佬/一生辛酸對誰說。”
澧水船夫曲,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它真實地描寫了生活,又經過船工加工完善而成,所以具有一定的文史意義和藝術欣賞價值。時至今日,雖然澧水的水運已日趨現代化,但那古樸悠遠的澧水號子作為文化記憶,依舊在那彎彎曲曲的澧水河上久久回蕩……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