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風
我祖父是一名普通的山村農民。我對祖父的印象很模糊,關于他的點點滴滴,主要來自父親和叔伯們講述的故事。
1908年,祖父出生在湘西南的一個小山村。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祖父的童年,沒有歡聲笑語,只有沉重的農活和無盡的家務。十二歲那年,祖父像一只孤獨的小鳥,開始了獨自謀生的艱難旅程,每一步都踏在荊棘之上。
祖父常在村里那險峭的山上砍柴。山路崎嶇,柴火沉重,他瘦弱的身軀扛著與體重極不相稱的柴擔,一步步走向鎮上。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汗水浸透了衣衫,腳底的老繭厚如盔甲,卻擋不住碎石的刺痛。有一次,柴火實在太重,壓傷了他的腰。他跪倒在地,咬緊牙關,硬是將柴火重新扛起,繼續前行。從那以后,他的腰再也直不起來。
祖父是村里出了名的“撿糞大王”。每天天不亮,他就摸黑起床,佝僂著背,腰間別著旱煙袋和煙槍,背起糞筐,點燃一鍋旱煙,深吸兩口,仿佛給自己提神。然后,他拿著糞叉子,踏著夜色出門拾糞。長年累月的彎腰勞作,讓他的背越來越駝,幾乎成了90度。可他的臉上總是掛著淡淡的笑容,仿佛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祖父雖未受過正規教育,卻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在他的堅持下,三子一女均接受了教育:我的伯父在部隊的大熔爐里錘煉成長,我最小的叔叔考上了大學。祖父不僅督促我父親讀書,使其成為當地方圓幾十里唯一的鄉村醫生,還激勵其將畢生中醫經驗結集成書。此外,祖父慷慨支持親戚讀書,甚至不惜賣掉口糧資助一位親戚完成學業。
祖父的一生,就像那個年代的許多人一樣,飽經風霜,卻始終堅韌不拔。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