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誰會不愛呢?這個夏天,周大福和“Chiikawa”聯名金章炒到2800元/克,“痛金”在年輕一族中走紅。“痛金”中的“痛”,源自日本,指在物品上添加動漫元素,以表達喜愛之情。
雖然近期金價下跌,但“痛金”逆勢上揚,成交量同比翻了近3倍。它的爆火,在于既是黃金,又不止于黃金。因為有著黃金的基本屬性,“痛金”被稱為最保值的“谷子”;IP植入帶來的情緒價值,讓它成功圈粉年輕人。
與黃金按克記重不同,“痛金”計件銷售,設計及版權成本高,售價遠高于普通金飾。這讓人不禁思考,購買者是“為愛埋單”的情感消費,還是出于投資需求?高溢價的“痛金”,熱度又能持續多久?
若為投資,購買“痛金”就得考慮流動性和價值波動風險。“痛金”的價值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文化IP,而目前,市場上的IP輪番過場。一旦出現“偶然爆款”,商家們就會爭相推出同款“痛金”,有些甚至沒有IP版權,無法擺上柜臺,只能私下銷售,難以轉化為長期價值。
要打破“時代眼淚”的魔咒,商家們得把原創設計、合法版權、工藝打磨這些“內功”修煉好了,“痛金”才不會隨著熱度的褪去而退場。
策劃:石偉、沈田
統籌:鄧望軍
執行:萬姍姍、胡順
出鏡:肖琳
責編:萬姍姍
一審:萬姍姍
二審:鄧望軍
三審:劉樂
來源:華聲在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