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26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典波 通訊員 張鴻)岳陽市檢察院、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林業局近日聯合發布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司法保護令》。這一創新舉措以司法利劍為“候鳥天堂”保駕護航,標志著岳陽在構建濕地生態保護屏障進程中,邁出司法協同發力關鍵一步。
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是中國首批國際重要濕地之一。岳陽市先后出臺濕地保護規劃、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修復方案,構建“一湖(洞庭湖)一帶(長江岸線)六廊道多節點”全域保護格局。按照“濕地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流域性保護框架,將全市濕地明確劃分為國際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已發布34塊一般濕地名錄,對不同等級濕地實施“量身定制”保護。
岳陽推動地方立法保護,先后出臺《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岳陽市山體水體保護條例》等2部地方性法規和13項規范性文件,明確濕地保護的責任主體、禁止行為與處罰標準,將重要濕地及其保護紅線納入剛性約束。市級層面成立“國際濕地城市創建”領導小組與東洞庭湖濕地保護委員會,統籌林業、農業農村、水利、生態環境等多部門職責,建立督查與考核工作機制;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全市布局13個環資司法保護基地,將司法服務延伸至濕地保護一線,讓破壞濕地違法行為“就地受審”,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震懾一方”效果。
此次發布的《司法保護令》明確嚴禁開墾填埋濕地、非法采砂采礦,排放污水、傾倒垃圾,非法狩獵捕撈、破壞動植物棲息地,在核心區違規垂釣等禁止事項,從開發、污染、捕獵等多維度,為東洞庭湖濕地筑起“司法防火墻”,鞏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位一體生態司法保護模式。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