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上班公司”有會議室、辦公工位、老板辦公室等。
記者章楊梓昕長沙報道
上午9時,小寧(化名)準時提著手提電腦包走進長沙德思勤的寫字樓,和“同事”們點頭問好,坐在自己的工位上開始一天的工作。這看似普通的上班場景里,藏著個小小的秘密:實際上,他是每天花20塊錢,租了個“工位”假裝上班,以度過職場過渡期。
小寧選擇的是“假裝上班公司”。公司宣稱,每天花費20-30元,就可以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工位,自由安排時間。
27日,記者實地探訪了這家特殊的公司。
緩沖空間:給職場過渡者一個落腳點
公司負責人小州(化名)告訴記者,假裝上班并非字面上的假裝,實際上是一家攝影和新媒體公司閑置辦公空間的再利用,他們希望借此給職場過渡者一個落腳點。
目前,該公司提供12個工位,有日租和包月兩種形式。談及來咨詢的人,小州表示“自由創業者會多一點”。
小寧是從邵陽來的年輕人,他的“演出周期”只有一個月左右,他選擇的是包月服務,每月600元。“我是在等一個朋友開公司,到時候直接去他那邊上班。”在這段等待期,他選擇用“假裝上班”來保持狀態。
他坦誠地說:“雖然現在沒有上班,但是也想讓生活自律一點,讓自己不要太消極太慵懶。”
社交俱樂部:打球爬山做飯的“加班生活”
小州介紹,公司沒有KPI考核,但有人組織打籃球;沒有周報月報,但定期組織爬山徒步;沒有團隊建設,但大家可以一起做飯聚餐。
“下了班帶他們一起來打籃球,通過各種社群運動增加用戶之間的互動和歸屬感。”小州介紹,在小紅書平臺上,該公司受到了不少關注。評論區里,有人表示想來交朋友,不想一天到晚待在家里,有人單純需要一個好的辦公環境,還有人說:“還挺好的,去自習室一天也要幾十塊錢。”
當被問及這種模式可能涉及的法律風險時,小州表現出謹慎態度:“建議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不要虛假宣傳和違法。”
他特別強調了兩條法律紅線:“不要做假實習、假裝交社保。因為有一些公司可能需要這些,我們不提供這些服務。”對于前來報名的人,他也會嚴格調查他們的個人資料。
小州明確表示:“不會提供崗位,只是提供場所。”他補充說,那些需要接待客戶的創業者,可以使用會議室;需要組織社交活動的,也有相應場所可供使用。
責編:周培
一審:周培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