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28日訊(文/視頻 全媒體記者 高煜棋 通訊員 喬木 彭慧云 朱文青 曹愛民)8月26日23時,11歲的亮亮突然呼吸急促、頭暈頭痛、四肢麻木,被家長緊急送到兒科急診;8月27日凌晨4時,14歲的辰辰被媽媽背進搶救室……孩子與家長吵架、趕作業、軍訓、打游戲等各種原因導致呼吸性堿中毒。
8月份以來,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兒科急診已經收治30余例類似癥狀的青少年。為何會“中毒”?如何正確緊急處理?8月28日,醫生支招。
趕一天作業孩子情緒失控“中毒”
家長回憶,亮亮是趕了一天的作業后因疲勞、情緒激動出現呼吸急促、頭暈頭痛、四肢麻木癥狀。而辰辰是在家通宵打游戲,因為網速慢,情緒激動,突然出現全身僵硬、四肢發麻、呼吸急促癥狀。
醫生表示,兩名患兒經過完善相關檢查,血氣分析均提示二氧化碳分壓降低,血液pH值增高,考慮是換氣過度引發的呼吸性堿中毒,在給孩子戴上口罩、調慢呼吸節奏后,癥狀逐漸緩解。
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小佛介紹,呼吸性堿中毒其實是一種常見的急性癥狀,尤其容易發生在情緒激動的青少年身上。多表現為情緒激動的狀態下,呼吸變得又急又深,在短時間呼吸過多二氧化碳,導致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急劇下降,引發呼吸性堿中毒。
如何識別并應對呼吸性堿中毒
醫生介紹,孩子情緒激動后出現胸悶、氣促、呼吸困難;手腳、口唇甚至全身發麻;頭暈、心悸、胸悶;還有可能出現全身肌肉僵硬或“鷹爪狀”手掌,家長要警惕是呼吸性堿中毒。
張小佛提醒,應對呼吸性堿中毒要記住“三要”和“三不要”。
首先要保持鎮定,安撫情緒:立即用平靜、鎮定的語氣安慰患者“不要怕,沒事的,慢慢呼吸”,讓患者知道情況可控,消除恐懼。其次是要使用塑料袋、口罩呼吸法,找一個塑料袋或口罩,罩住孩子的口鼻進行呼吸,這樣可以將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吸入,快速提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從而緩解癥狀。注意如果用塑料袋每次持續約1分鐘后拿開袋子呼吸幾下新鮮空氣。第三是要調整呼吸節律,在不用塑料袋或口罩時,引導孩子進行“慢呼吸”,深吸一口氣,然后緩慢地呼出。重點在于延長呼氣時間,減少二氧化碳的流失。
“三不要”是不要驚慌失措,大聲尖叫或慌亂奔跑,這些行為會加劇患者的換氣過度。其次是不要平躺,最好讓患者采取坐姿,身體前傾,靠在桌上或膝蓋上,這個姿勢有助于放松呼吸。第三是不要用密封性極強的容器,如果使用塑料袋切忌完全密封頭部,且需要在緩解癥狀后立即停止使用,避免窒息。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意識不清醒的患者,絕對禁忌使用此法。
生活中這樣預防呼吸性堿中毒
張小佛提醒,對于呼吸性堿中毒,預防遠比處理更重要,根源在于健康習慣。家長要規定孩子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尤其是睡前1小時,嚴禁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不僅能預防堿中毒,更能保障睡眠質量和心理健康。家長要多關注孩子情緒健康,多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壓力和情緒波動,教會他們如何管理激烈的情緒。
家長可以多鼓勵陪伴孩子參與戶外運動、閱讀等放松身心的健康娛樂活動,舒緩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