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里,侗族大歌如山泉流淌,天籟穿越千年;五彩織錦以經緯為筆,繪寫民族圖騰與自然密語;儺戲用粗獷面具演繹亙古傳說……它們是歲月的記憶,是生活的藝術,更是鐫刻在五溪大地上的文化基因。
第四屆湖南非遺展示活動將于9月16日—18日在懷化啟幕,讓我們透過鏡頭,見證手藝人的堅守與匠心,聆聽傳承中的故事與溫度;在非遺的傳承創(chuàng)新中,感受一座城市的文脈與心跳。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朱倩萱
站在沅水與舞水交匯處,看鏡頭里的黔陽古城,像一片浮在碧波上的荷葉,三面環(huán)水的景致里藏著千年非遺的溫度。這座距今2200多年的 “湘西第一古鎮(zhèn)”黔陽古城,今年因提質改造煥新,讓棕編、黑陶、竹編等非遺技藝有了鮮活舞臺。
統(tǒng)籌:譚登
執(zhí)行:印奕帆 李昆勵
文案/拍攝/剪輯:朱倩萱
責編:朱倩萱
一審:朱倩萱
二審:李昆勵
三審:劉樂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