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31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杰 通訊員 楊程宇 賀兵)8月31日,漢壽縣辰陽街道紐口河社區村民李敏杰在蔬菜基地施肥。“這片地,以前種樹,現在種蔬菜,每年能多收三四萬元。”李敏杰告訴記者,今年4月,當地實施林耕置換,他家18畝林地全部改成耕地,建成蔬菜種植基地。
2025年2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構建汛旱并防與耕地置換協同推進機制實施方案》,將常德等5地列為首批試點市州。常德探索構建汛旱并防與耕地置換協同推進機制,將漢壽、澧縣作為改革試驗田。8月29日,《漢壽縣林耕置換工作方案》發布,在全省率先探索林地耕地置換路徑,出臺全省首個跨鄉鎮林地耕地置換實施方案。
漢壽選定崔家橋鎮、辰陽街道試點,通過“林地上山”,將崔家橋鎮109畝坡度大、地勢高的耕地改為林地,引導村民種植樹木、中藥材;辰陽街道則“耕地下山”,將山下經濟林置換為連片耕地。漢壽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張國華介紹,該縣按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原則,把山邊零碎耕地“由耕轉林”,田間林地“由林轉耕”,通過變更土地經營性質,保持土地承包經營權利人不變,由不動產登記部門為村民重新登記換發不動產權證。
“村委會(社區)與村民簽訂林耕置換協議書,明晰產權歸屬,建立利益補償、確權登記變更、資金保障、融合發展、規劃動態調整機制。”張國華介紹,根據鄉鎮(街道)間林地耕地資源不均、布局不優等情況,漢壽縣以國土空間規劃為統領,通過科學置換破解“林耕倒掛”矛盾,統籌耕地提質增量、林地增效擴綠。2026年,全縣將完成林地耕地置換1000畝,至2029年建立常態化置換機制。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