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萬枚里耶秦簡正在數字化活化利用,今人和秦時先民屆時可來一場——
穿越兩千年的對話

“中華第一井”。圖片均為里耶秦簡博物館提供

一號井發掘現場。

九九乘法口訣表。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張頤佳 莫成
春節臨近,記者走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里耶古鎮,發現里耶古城遺址、里耶秦簡博物館各項數字化改造熱火朝天。
“利用知識圖譜、數字人交互等科技,賦能秦簡活化利用,增進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里耶秦簡博物館館長周東征介紹。
1 3.8萬枚秦簡讓世界為之矚目
里耶是土家語,意為“耕耘”“拓土”之意。早在新石器時期,里耶一帶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近2000年來,里耶憑借舟楫水利之便,一直是湘鄂川邊區的商貿和文化交流中心。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里耶古鎮不斷有文物面世。麥茶戰國古墓群、魏家寨西漢城池、大板東漢遺址等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讓這座邊陲小鎮更添神秘色彩。
2002年4月,為配合酉水河下游碗米坡水電站的修建,省、州、縣文物部門對里耶古鎮進行大規模搶救性發掘。當年6月3日至27日,原里耶小學的一口古井中,相繼出土3.8萬枚秦時簡牘,是此前全國出土秦簡的10倍之多。一時間,學界為之沸騰,世界為之矚目。
發掘過程異常艱辛,當時正值梅雨季節,井下悶熱缺氧,隨時有塌方風險。加上文物脆弱,不能使用工具,只能以手作鋤。20多年后,主持發掘的考古工作者龍京沙仍記憶猶新:當時他連續工作20多天,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用手指摳出幾十立方米的淤泥。
“挖到七八米的時候,都還沒有東西,很多人都想放棄。但我相信自己的直覺,下面一定有東西。果然,第九米往下,大量簡牘、兵器、陶器‘噴涌而出’?!本瓦@樣,憑借自己的經驗,龍京沙在一口井中“摳”出3.8萬枚秦簡,創造了我國古井發掘的一個奇跡。
其他發掘也在同步進行,古城墻、古兵營、護城河遺址接連發現,大量重要文物接連面世,極大豐富了古城內涵。
戰國時期,里耶作為楚國扼守蜀楚通津的軍事重鎮,借酉水之便而東抵荊湘、西通巴蜀、北距歸峽、南近辰陽,溝通洞庭和烏江,是經略西南的重要保障。秦國統一六國過程中,其冰冷的兵鋒直刺楚國溫暖濕潤的土地。不久,秦末農民起義烽煙四起,楚人的故土上燃遍了復仇的火焰,駐守里耶的秦兵倉皇之中將數萬枚秦簡投入井中,才使這段歷史至今依然鮮活。
如今,行走在里耶古城遺址公園,斷壁殘垣猶在,護城河里碧波蕩漾。每一片斷磚殘瓦,都見證過秦楚交戰時的金戈鐵馬;每一顆鵝卵石,都閃爍著王朝更替時戰車碾踏濺出的火花。佇立在“中華第一井”前,面對一個神秘的時空黑洞,千年歲月仿佛從縱橫交錯的木頭間隙源源流出。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悲愴,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的傳奇,都在這里絕處逢生、悄然復活。
這座古城,是秦楚爭霸的戰略要沖和屯兵重鎮,是通達和鎮守西南的橋頭堡,也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座秦城遺址。2002年11月22日,里耶古城遺址入選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過勘探,已經確定遺址下面還有更多秦時文物。等到時機成熟,這些文物重見天日,我們對大秦帝國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龍京沙說。
2 三枚“國寶級”簡牘撥開歷史迷霧
秦朝作為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廢分封、置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奠定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基礎。
一個時代濃縮于一座城,一個城又濃縮于片片簡牘。
經過清洗、篩選、辨認,出土秦簡共計20余萬字。相比之下,《史記》中關于秦朝的記敘僅有5000余字。里耶秦簡就好比祖先留給后人的一封長信,抵過無盡歲月的消磨而傳遞至今。
出土簡牘多采用秦隸書寫,文字清晰、內容豐富,詳細介紹了秦王政25年(前222年)至秦二世2年(前208年)地方行政的相關內容,一年不落,堪稱迄今唯一一部大秦帝國編年史。
里耶秦簡的出土,像一道劈開沉沉陰霾的閃電、一條通往兩千年前歷史的時空隧道,令史學界、考古界振奮不已。尤其是“遷陵洞庭郡”“乘法九九表”“遷陵以郵行洞庭”三枚簡牘,讓后人撥開歷史的迷霧,看見一個豐富、立體的大秦王朝,正緩緩走來。
秦帝國幅員遼闊,秦始皇廢分封、立郡縣,將統一后的中國劃分成36郡?!妒酚洝贰稘h書》等文獻中并無“洞庭郡”的記載,里耶出土的公文簡牘中卻頻繁出現“洞庭郡”這個行政地名?!斑w陵洞庭郡”簡,用明確的文字顛覆了歷來對于秦朝行政區劃的結論,對于研究秦時歷史、政治、地理等具有非凡意義。
“乘法九九表”簡,是我國迄今發現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從“九九八十一”到“二半而一”,不僅內容與今天的乘法口訣表一致,還出現了分數的概念,成為中國古代數學輝煌成就最直接的證明。更令人驚嘆的是,其中“兩點代字”的書寫形式(遇到和前一個字相同的字用兩點替代)至今未變,中華文明一脈相傳,在此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遷陵以郵行洞庭”簡,專家考證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郵封實物。在紙張還未發明的時候,書寫公文信函都是用竹木,然后用繩捆扎成卷,再貼上郵封以便郵寄。該簡加上出土的郵政里程表、封泥等實物,為我們透露出許多秦朝郵政的歷史痕跡,讓人一窺秦朝設計周密的郵傳系統。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秦簡生動反映了秦時先民的生產生活、商貿往來。里耶作為洞庭郡的前沿陣地和重要的后勤供給基地,經濟繁榮,城內外熱鬧非凡,一幅幅生動畫卷,都勾勒在一枚枚出土簡牘里。
作為秦朝洞庭郡遷陵縣的衙門檔案,里耶秦簡填補了秦朝史料缺失,還原了當年的洞庭郡遷陵縣,讓今人得以近距離走近秦代的郡縣制。薪火賡續間,里耶秦簡為延綿至今的“郡縣治、天下安”縣域治理理念,提供了歷史支撐。
3 數字賦能讓文物“活起來”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秦簡,2006年,一座現代化的秦簡博物館在里耶古鎮開工建設,2010年開館,是迄今全國唯一的秦王朝歷史文化專題博物館。
館藏戰國至秦漢時期文物萬余件,簡牘內容涉及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郵政、法律等各個方面?!肮懦怯∠蟆薄斑w陵往事”“酉水人家”“帝國縣政”四大主題展廳,仿佛一條穿越時光的隧道,讓人得以一窺秦時先民生活日常。
悠揚琴樂響起,文化墻上的篆字被神秘力量激活,凌空懸停、逐一解構,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官吏處理政務、百姓農耕生活、商賈貿易往來、信使傳遞簡牘等場景,逐一浮現在眼前。
博物館先后開展了線上導覽、智慧講解、數字文創開發等文化與科技融合項目,出版系列專著,拍攝專題片,開發近200種文創產品。尤其是2024年央視《簡牘探中華》節目聚焦里耶秦簡,各平臺觀看人次累計達6.8億。
2024年10月28日,博物館與上海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簽署智慧場館數字化與信息化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合作三方將運用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搭建穩定可靠的系統架構和易用友好的界面設計,為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和操作平臺。
此外,三方還約定通過知識圖譜、大語言模型、數字人等技術,打造沉浸式、動態的展示體驗,將研究成果、科學實驗和模型等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觀眾,打造智慧場館,提供豐富多樣的學術交流和科普教育體驗。
走進里耶秦簡博物館,工人們正在對各項文物進行數字化采集,文物數據庫、線上文物展示平臺、數字虛擬館員等項目建設也同步進行。
“里耶秦簡具有重要的歷史和學術價值,但還存在釋讀釋義進度慢、價值闡釋欠完整、遺址本體保護展示任務重、文旅融合不充分等問題。”里耶管委會黨工委書記田大治說。為此,博物館積極推動文物數字化工作,利用高精度掃描技術構建三維模型,建立數字化數據庫,方便學者研究和共享。
“我們將以數字科技復原考古現場、歷史場景、歷史人物,讓文物‘活起來’,用故事化、場景化、沉浸式體驗空間,打造里耶秦簡數字小鎮,讓里耶秦簡火起來。同時,加強研學交流,與省考古所、吉首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培養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為湖南簡牘合理利用提供智力支撐?!饼埳娇h委書記時榮芬表示。
責編:洪曉懿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