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相處指南》棋盤。
任 文
2025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已破百億。在數(shù)十部中外影片中,三部妖怪題材動畫電影《聊齋:蘭若寺》《羅小黑戰(zhàn)記2》《浪浪山小妖怪》格外引人矚目。在這股風潮中,圖書市場也出現(xiàn)了許多亮眼的作品。
近日,知名妖怪文化研究者張云帶著他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作品《妖怪相處指南:中國妖怪世界漫游》(以下簡稱《妖怪相處指南》)回歸。這不僅是一本奇趣橫生的“穿越式”妖怪世界旅行指南,更是一部承續(xù)千年志怪傳統(tǒng),以現(xiàn)代眼光重塑妖怪文化想象的佳作。
閱讀中國妖怪,了解中國妖怪,其實可以觀照自己。正如張云所說:“通過它們,我們可以知道如何自處,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
中國妖怪世界“安居”指南
在許多活動中,經常有讀者向張云表達:“如果能穿越到古代,和那些妖怪見見面,哪怕只是說句話,該多好呀!”正是這種期待,使張云產生了寫作《妖怪相處指南》的想法。
《妖怪相處指南》的主體是從中國古代典籍、神話故事、志怪小說、民間傳說、民俗故事中整理出來的超過500個妖怪故事。張云獨辟蹊徑,別出心裁地借用奇幻小說的“穿越”模式,帶讀者進入中國古代“妖怪叢生”的情境。
書中首先介紹妖怪世界的“基礎知識”,對妖怪的定義、分類及所處世界進行了詳細闡述。
妖怪,作為源于現(xiàn)實卻超脫正常認知的奇異事物或現(xiàn)象,具有怪異反常、基于現(xiàn)實、超越認知等特性,分為妖、精、鬼、怪四大類。它們生根于古人真實生活的世界,也出現(xiàn)在《山海經》等古籍記載的“大荒”等特殊地域,與古代帝王將相、儒生高士、販夫走卒等各階層人群緊密相連。
作者在書中告訴讀者,如何像古人一樣生活。在古代應該穿什么樣的衣服,帶多少盤纏,怎么上戶口獲得合法身份,如何買房安居,面面俱到。比如,為了更頻繁地遇到妖怪,讀者可以住進年月久遠的老宅第,這是不少妖怪的家園。《白澤精怪圖》里記載了居住在古宅中的一種名曰“傒龍”的妖怪,長得如同小孩,高一尺四寸,穿著黑衣服,戴著赤色的頭巾、大大的頭冠,拿著劍和戟,很可愛。
在講述妖怪故事的同時,也兼介紹一些古代社會的制度、生活方式、文化現(xiàn)象與價值觀,這使得本書趣味性與知識性并舉。
最容易遇到妖怪的11種職業(yè)
要讓讀者與妖怪見面,最好的辦法,就是進入古代的人間煙火,采用“穿越”手法,讓讀者沉浸到中國古代的妖怪故事中去。
當讀者了解妖怪基礎知識之后,作者邀讀者化身為書生、官員、巫師、農夫、漁夫、商人、樵獵、醫(yī)生、士兵、旅行家、僧道等11種最容易出現(xiàn)在妖怪故事中的古代職業(yè),每種職業(yè)單列一章,營造一種沉浸在古代生活的氛圍,有代入感地進入每一個妖怪故事。
在《書生與妖怪相處指南》一章,張云介紹了讀書人會遇到的妖怪。唐代《宣室志》里,記錄了唐代元和年間住在長安延福里的一個叫崔玨的書生的故事。崔生在看書時,一個不到一尺長的小童跳到他書桌上,還給他看了兩首詩,詩寫在小書卷上,如小米粒般大小。后來崔生循跡找去,發(fā)現(xiàn)小童是埋在墻角的一支毛筆所化的毛筆小妖。
不光是筆,書房里的墨、墻上的畫、圍棋棋盤、書房的匾額,甚至是書生花園里的芭蕉,都能變成妖怪。而在對書生非常重要的科舉場上,也有會做怪的“恩仇二鬼”出現(xiàn)。
書生之外的各種職業(yè)所遇到的妖怪,也各具特色。如農夫在打理田地時,“青苗神”會出現(xiàn)守護莊稼,《閱微草堂筆記》記錄這種妖怪“形如布囊”。農夫喂養(yǎng)的牲畜也可能化身妖怪,如殺不死的“豬善友”,與虎搏斗、幫人采參的“牛鬼”。作為商人,則需警惕自己的商品變得“有妖氣”,日常使用的銅錢也能變成妖怪。作為醫(yī)生,要知曉疾病與妖怪的關聯(lián),如“痘花婆”會讓小孩兒染上天花。 而當你投筆從戎、征戰(zhàn)沙場,可能會遇到喜歡吃銅鐵的“嚙鐵”,用這種妖怪的糞便鍛造兵器,可以削鐵如泥。而傳說清朝江西出現(xiàn)的一種“炮妖”,還幫助官府轟退了太平軍。
精美設計,盡顯傳統(tǒng)文化奇幻魅力
近年來,中國妖怪引領的“國潮”熱度不減:2023年的《中國奇譚》火爆全網,入選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2024年的3A游戲大作《黑神話:悟空》火遍全球,2025年《哪吒2》又創(chuàng)造了票房奇跡。
《妖怪相處指南》的五百多個妖怪故事全部有據(jù)可查,作者廣泛援引《太平廣記》《聊齋志異》《夷堅志》《搜神記》《山海經》等眾多中國古代典籍,深入挖掘中國妖怪文化的深厚根源,每個故事皆標明了出處,從典籍的古文轉化為白話文的過程中,語言生動形象,讓讀者體驗到中國古代文學家們筆下的奇幻魅力。
本書精心設計了收藏函套,圖書本體采用古色古香的裸脊鎖線裝幀,可以180度平攤,方便閱讀。內文采用了復古潮流的版式設計,用雙色印刷,讓小妖怪躍然紙上。
為了讓讀者真的與中國妖怪“見見面”,正文中還附有大量妖怪插圖,這些圖像精選自中國歷代妖怪圖像,如清代的《聊齋故事畫冊》,莫高窟出土的《白澤精怪圖》等。書里還附上了經典傳世繪畫《二郎搜山圖》完整版長拉頁,讓讀者在讀故事之余,欣賞古人對妖怪的精彩想象。
在張云整理的大量妖怪故事中,讀者會發(fā)現(xiàn),妖怪并不總是面目猙獰的,相反,大約90%的妖怪都是與人為善的,除非被招惹,否則不會主動傷害人。正如他在書中所說:“中國的妖怪從始至終都深深扎根于現(xiàn)實生活,融入濃濃的人間煙火里。它們生長在人心和世界的縫隙之中,是觀察人類世界的一面鏡子,是人們的另外一張臉。”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