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通訊員 付源源
從隆回縣鴨田鎮(zhèn)苗田中學的化學實驗室到六都寨鎮(zhèn)中心小學的習作課堂,范婉君的教育足跡里,始終跳動著對學生的赤誠與對教育的熱忱。自踏上講臺以來,這位年輕教師以“愛”為筆、以“智”為墨,在不同的崗位上書寫著育人故事,用扎實的專業(yè)能力與細膩的教育智慧,收獲了一串閃光的榮譽,更成為了孩子們成長路上溫暖的陪伴者。
初登講臺的范婉君,便展現(xiàn)出對教學的鉆研精神與育人智慧。2020年冬天,一次線上教學的課上,她偶然得知當天是一位女同學的生日,而女孩的父母正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無法陪伴。課間休息時,范婉君悄悄組織全班同學,在她的指揮下同步取消靜音,為女孩合唱生日歌。盡管網(wǎng)絡有延遲,歌聲參差不齊,屏幕那頭的女孩卻從錯愕到熱淚盈眶,笑著道謝。“那一刻,冰冷的屏幕仿佛被情感融化了。”她說,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關懷與愛永遠能穿透物理隔閡。
在苗田中學任教期間,她深耕初中化學教學,尤其注重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在全縣初中化學教師實驗能手大賽中,她憑借規(guī)范的操作、巧妙的教學設計斬獲三等獎,這份榮譽背后,是她利用課余時間反復打磨實驗步驟、鉆研教學方法的執(zhí)著。而在實驗課堂上,她更善于用引導化解矛盾。班里聰明的男生小杰因實驗操作失誤與同學爭執(zhí),言語傷人。范婉君沒有簡單批評,而是先傾聽他的委屈,肯定其對實驗的認真,再引導他換位思考。第二天,小杰不僅道歉,還提交了兩頁“事故分析報告”,詳細復盤錯誤原因與情緒波動,結尾寫道:“道歉不是因為您要求,而是我確實錯了。”這份特殊的“道歉信”,讓她更堅信:給予正確引導與信任,學生遠比想象中更善于自省。
除了教學業(yè)務,范婉君在思想引領與德育工作中同樣表現(xiàn)突出。擔任德育主任的她,牽頭組織了“學雷鋒”系列活動,從校園清潔志愿服務到敬老愛老主題班會,讓奉獻精神融入學生日常。在她的推動下,苗田中學獲評年度“學雷鋒工作先進單位”,而她個人也因在青年工作中的出色表現(xiàn),被共青團隆回縣委評為“優(yōu)秀共青團干部”。
范婉君調任六都寨鎮(zhèn)中心小學后,崗位的轉變并未削弱她的教育熱情。她將對學生的關注延伸到課外,尤其重視培養(yǎng)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她輔導學生創(chuàng)作的《我的心愛之物》《春暖又花開,為夢濟滄海》兩篇習作,成功發(fā)表在《小作家報》上。為了幫學生打磨作品,她逐字逐句指導修改,分享生活素材積累的技巧,讓孩子們在文字中感受表達的力量。在日常教學中,她堅持“因材施教”,關注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鼓勵他們在寫作中表達真實的自我。對于寫作基礎較弱的學生,耐心引導,逐步提升他們的寫作信心;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通過寫作打開他們的心扉,讓他們在文字中找到歸屬感。
從化學實驗臺到德育陣地,再到習作課堂,范婉君用行動證明:教育的力量,既藏在對知識的嚴謹鉆研里,也藏在對心靈的溫柔呵護中。如今,在六都寨鎮(zhèn)中心小學的教室里,她依然帶著這份初心步履不停——用專業(yè)點亮課堂,用真誠陪伴成長,讓每一顆童心都能在教育的暖陽下,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責編:張嵐
一審:張嵐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