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降臨,一群群年輕攤主伴著浪漫的晚霞,在長沙的街頭巷尾支起折疊桌、打開串燈,將手作飾品、復古唱片、創意潮玩一一擺開。
“我之前‘開倒’了3家花店,現在已經做了上百場市集,還開了自己的公司!”8月21日,在長沙招商花園城的市集一角,90后市集主理人花花一邊幫攤主調整攤位陳設,一邊與侃財君聊天。這是花花用市集空間與這座城市的年輕人持續對話的第3年。
從解放西路的霓虹燈下,到梅溪湖的草坪上,這些由年輕人主導的市集正以星火之勢蔓延,為長沙零售經濟帶來新面貌。
從“路邊攤”到“流量密碼”
“逢五逢十去趕集”,這一農耕社會的生活印記,如今演變為文創市集里的潮玩交換、后備箱集市中的咖啡品鑒,活躍在現代城市的各個角落。
從露天走進商場,從考古遺址公園走到“廠BA”,市集的場景變得更加多元復合,市集上的商品“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其背后,是人的心理需求從未改變。
(茶亭花海文化節市集)
目前,長沙市常態化運營的市集超230個,以夜市為主。長沙市商務局發布的信息顯示,長沙還將繼續重點培育10個市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200個夜間經濟示范門店。
豐富的活動主題、多樣的經營模式等新花樣,為市集注入不少活力,吸引大量年輕人參與其中。予喜文化的創始人花花便是其中之一。2022年,在花店事業歷經第3次失敗后,她便踏入了市集行業,如今成為資深的市集主理人。第一屆株洲“廠BA”舉辦時,其公司運營的市集就集合了賽事文創、美食、游樂、品牌商家等200多個攤位,總營業額突破百萬元。
從“放松解壓”到“創業培養皿”
“白天工位坐,晚上把攤管”已經成了不少斜杠青年的選擇。
“白天一直坐在工位上處理各類文件,下了班擺擺攤感覺特別有‘活人味’。”攤主小羅的話道出了許多年輕人的心聲。對他們而言,市集這個場域是工作之余的 “情緒出口”,在這里可以暫時卸下職場壓力,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創意,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鏈接。
市集創業的低成本讓許多年輕人敢于邁出第一步。多數市集的攤位租金一般不會超過100元,還有許多市集為吸引優質攤主,實行免費招募政策,只要攤主的產品符合主題,就能0元入駐,實現“0元當老板”,這無疑為年輕攤主提供了一個低成本、低風險的副業選擇。
而成為全職市集主理人也為年輕人創業提供了機遇。創業開花店之前,花花曾在銀行上班。市集對她而言,是創業的新選擇。與“重資產”的創業相比,市集的成本根據投資和商戶比例而定,十分靈活,且損耗率低。予喜文化公司在承接了大量市集活動后,已成功孵化出予喜文化藝術線下實體商店。
(參加市集的年輕攤主)
支持年輕人通過市集創業,地方政府也“添上一把火”。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湖南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鼓勵利用老舊廠房、城市公園等打造創意市集,打造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長沙揚帆夜市與省婦聯共同打造了湖南省首條女性創業示范街,鼓勵和幫助更多女性順利走上創業的道路。
“小攤位”激發消費“大潛力”
隨著市集成為城市一張嶄新的“文旅名片”,一個個支起來的小攤位不斷釋放出更大的消費能量。外地游客來到長沙,除了品嘗臭豆腐、茶顏悅色,逛市集也成了“打卡”項目。
有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長沙市集相關關鍵詞在旅游平臺的搜索量同比增長180%,超60%的外地游客將“逛特色市集”列入長沙旅行清單。
太平街市集通過老物件、花鼓戲表演,讓游客沉浸式觸摸湖湘文化脈絡;長沙銅官窯國風樂園景區打造“百店千攤”,還為游客提供各類民俗非遺互動、沉浸演藝、國風舞蹈、戲曲演藝等多元化體驗,開園至今吸引700萬人次入園,總營業收入超36億元。
從“無人問津”到“絡繹不絕”,市集經濟的爆發并非偶然。一方面,順應了年輕人對個性化、體驗式消費的需求;一方面,與城市發展夜經濟、激發消費活力的方向相契合。
當然,市集主理人們當前面臨新的問題,比如,如何突破同質化競爭,創新拓展市集場景與產品;如何提升運營規范化水平,讓消費者不僅“停下腳步”,更能“沉浸其中”,讓市集經濟持久地成為城市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作者|范思璇
責編:周培
一審:謝卓芳
二審:曹嫻
三審:李偉鋒
來源:侃財邦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