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爛漫時》海報。
徐剛
“人間煙火是最大的流量,真善美永遠是最有力的表達?!?月27日,演員宋佳憑借精湛演繹電視劇《山花爛漫時》中“張桂梅校長”一角,斬獲第三十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頒獎典禮上宋佳的獲獎感言被網友稱為“今年目前為止最好的獲獎詞”。
宋佳的感言,字字樸素卻直抵本質。不但戳中了當下影視行業的痛點,也道出了一名優秀演員成功的終極密碼。
長久以來,“流量”作為量化指標,逐漸異化為創作的指揮棒。點擊率、話題度、明星咖位等數據維度,不斷擠壓著藝術本體的價值空間。這種算法至上的邏輯,催生了大量懸浮于現實之上的工業糖精。人設化的角色、套路化的劇情、濾鏡化的場景,看似精準命中市場需求,實則消解了藝術與生活的血肉聯系。
《山花爛漫時》對張桂梅校長的塑造,恰恰走了一條反算法的創作路徑。它沒有刻意放大戲劇沖突,而是以云南山區的晨霧、黑板上的粉筆灰、學生手中磨舊的課本構建敘事空間,讓張桂梅的堅韌與溫柔在日常教學的瑣碎中呈現。從《山海情》里黃土地上的溝壑與汗水,到《人世間》里筒子樓里的家長里短,這些作品的成功反復證明,當藝術放下對流量密碼的追逐,轉而凝視真實的生活,反而能收獲超越年齡層的觀眾共鳴。宋佳的獲獎感言,實質上是對這種創作趨勢的深刻總結與熱情呼喚。
影視行業對流量數據的迷信,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創作邏輯,更在演員特別是女性演員身上催生出一套畸形的價值評判體系。當下,女演員的價值常常被捆綁于年齡、外貌等生理性標簽,“少女感”“顏值天花板”等話術不斷窄化女性角色的可能性。當公眾討論女演員時,優先關注的是紅毯造型而非角色塑造,本質上是將演員降格為“視覺符號”,而非“藝術創作者”。宋佳以張桂梅一角破局,印證了專業主義的力量。為貼近角色,她深入云南山區體驗生活,模仿張桂梅的步態與嗓音,甚至刻意弱化自身的明星特質,讓觀眾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教育燃燈者,而非“宋佳扮演的張桂梅”?!拔覀冞x擇站在這里,是因為我們有創作能力”,宋佳用行動和角色呈現證明,女演員的藝術生命從不被年齡或容貌定義,而是由對角色的理解深度、對人性的洞察精度所書寫。
張桂梅的故事之所以動人,不在“模范”的光環,而在她扎根山區的赤誠;宋佳的表演之所以獲獎,不在技巧的炫技,而在她讓觀眾真切觸摸到了一個教育者的精神溫度。白玉蘭獎,是給予宋佳式敬畏專業的影視從業者的肯定,更是給予張桂梅式堅守人性溫度的普羅大眾的深情致敬。它讓我們看見,當藝術與現實真誠對話,當專業與初心雙向奔赴,熒幕內外的光芒便會交織成照亮時代的星火。
責編:伍鏌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