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見習記者 鄧湘蓉
竹籃常有,竹衣卻不常見。
近日,竹編(黔陽竹藝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志民創作的一款竹衣,在社交平臺廣受關注。傳統竹編有了創新表達,讓這項技藝被更多人看見。
“不能讓老手藝躺在櫥窗里,要讓它走進生活、被人喜歡。”將竹編“穿”在身上的創意,源于羅志民對非遺傳承的深度思考。
羅志民介紹,傳統竹編多以日常器具呈現,而竹衣的創作,是在保留竹材天然紋理與編織肌理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服裝設計的剪裁邏輯與時尚元素。每一段竹節都需經過選料、蒸煮、晾曬等十余道工序,既注重竹編技藝的精巧,也承載著他對自然美學的追求。
如今,羅志民通過開設竹編體驗工坊、推出竹編文創衍生品等方式,向更多人展示竹編技藝的魅力,也探索出了一條傳統非遺與現代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在羅志民的三壇世第竹藝館內,一件正在創作中的屏風引人注目。這件屏風以竹子為主要材料,卻一改傳統屏風規整、古樸的樣式,融入了大量現代幾何圖形與靈動線條設計。竹絲排列緊密而富有韻律,不同粗細、色澤的竹絲交織,構建出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圖案。
“這是我專為‘粉絲們’打卡設計的。”除了在竹藝館教游客體驗竹編技藝外,羅志民還會在社交媒體開展線上教學,向網友分享竹藝心得。“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大家愿意去了解竹編,愛上這門傳統技藝。”他說。
第四屆湖南非遺展示活動即將在懷化拉開帷幕,羅志民將帶著他的非遺作品參展,讓黔陽竹編制作技藝綻放更大的光彩。
責編:李梓瀟
一審:李梓瀟
二審:劉思佳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