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通訊員 谷娟
在宜章縣赤石鄉的群山環抱中,有一所承載著鄉村孩子夢想的學校。在這里,教師鄺森玉如同一位執著的耕耘者,九年如一日扎根教育沃土,用愛心、耐心與智慧,為孩子們的成長之路點亮一盞溫暖的明燈。
深耕教育一線,用愛澆灌成長
鄺森玉走上教師崗位,在短短9年時間里,她連續9年承擔班主任一職,其中連續四年擔任六年級班主任,在承擔赤石鄉學校語文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兼任政教處主任、心理咨詢室主任等職務,全面負責學校安全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她始終秉持“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理念,認為要培養健康向上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良好榜樣。
在班級管理中,她注重班風、學風建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形式,促進學生自理自治,重點落實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她所帶的班級大部分是住校生,對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學生,她像父母一樣教他們洗漱、做人、做事,讓他們學會生活和學習,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文明班級”“文明寢室”。
鄺森玉老師特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善于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她班上有幾個很活潑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其中一名叫小軍(化名)的學生不愛學習,她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決定先抓準這個學生,以點帶面。她每日陪著小軍同學,要求他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經過耐心輔導,小軍的成績不斷上升,并且在她的影響下,帶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關注心理健康,守護心靈成長
作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鄺森玉深知鄉村孩子更需要心靈的滋養,她要做他們成長路上的“心靈擺渡人”。在學校的心理健康課堂上,她以一場輕松的小游戲拉開課程序幕。在“傾訴心聲”環節,她引導學生分享成長困惑,用真實經歷喚醒共鳴;在“心理劇場”中,她設計親子角色扮演,讓學生在換位思考中理解父母的不易;在“感恩父母”活動里,她通過視頻與學習卡,讓孩子們在文字中觸摸親情的重量。
針對畢業班學生常見的焦慮、緊張等情緒問題,鄺森玉結合具體案例,深入淺出地剖析壓力來源,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合理宣泄、積極暗示、時間管理等方法進行心理調適。她鼓勵學生們以樂觀心態面對挑戰,相信“每一次努力都是成長的基石”。
在青春期教育方面,鄺森玉老師為四至六年級女生開展防性侵教育與青春期健康講座。她用案例剖析、現場互動的方式,教會學生識別危險信號;在生理健康環節,她細致講解青春期身體變化與衛生常識,用“悄悄話”的形式消除女生的羞澀與困惑。一次講座中,有學生小聲提問:“為什么我的身體會發生變化?”鄺森玉沒有回避,而是結合圖解耐心解答,隨后又組織“心靈信箱”活動,讓學生匿名寫下煩惱,當晚她在辦公室逐一批復信件,直到深夜。看到孩子們眼中的迷茫變成釋然,她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赤石鄉學校地處鄉村,留守兒童居多,部分學生存在親情缺失、自卑敏感等問題。鄺森玉常常利用課余時間家訪,為單親家庭孩子送去溫暖,為性格孤僻的學生設計“同伴互助計劃”。有個叫小樂(化名)的女生因父母外出務工長期沉默寡言,鄺森玉堅持每周與她“秘密約會”,陪她畫畫、聊天,半年后,小樂主動在班會上分享了自己的繪畫作品。
“鄉村學校的育人工作更需要耐心,有時一個細微的舉動,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鄺森玉收到了很多學生的留言:“鄺老師,謝謝你讓我敢抬頭說話”“今天我嘗試了換位思考,媽媽笑了”。這些樸素的反饋,是她堅守鄉村教育最溫暖的注腳。
深耕閱讀沃土,讓書香浸潤童心
鄺森玉深知閱讀是學生成長的“階梯”。在她的推動下,班級里的圖書角成了孩子們最愛的角落——整齊的借閱登記表記錄著每一次與書籍的邂逅,色彩斑斕的讀書小報上,孩子們用稚嫩的筆觸分享《駱駝祥子》的深刻,描繪《西游記》的奇幻。她指導的六年級2002班圖書角在學校評比中斬獲一等獎,那一張張獎狀背后,是她日復一日引導學生“讀萬卷書”的堅持。
她不滿足于讓閱讀停留在“讀”的層面,更鼓勵孩子們“輸出”。從制作精美的書簽,到撰寫《童年》的心得體會,再到繪制四大名著的手抄報,她讓文字變得可觸可感。學生陳紫宣在閱讀感想中寫道:“小作者用生動的筆,把垂絲海棠的形象鮮活地展示出來。”這樣的細膩感悟,正是她深耕閱讀教學的成果。她的付出收獲了沉甸甸的認可:2023至2025年間,她在全市中小學生“讀好書·寫好字·講好故事”活動中,連續獲市級、縣級、校級“優秀閱讀引領人”“書香教師”,指導的馬敏誼、黃語涵、谷佳怡等多名學生分別獲市級、縣級、校級“閱讀之星”,一張張獎狀背后,是她“讓每個孩子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堅持。這份榮譽是對她“以讀促思、以思育人”理念的最佳印證。
甘當青年階梯,讓經驗照亮前路
作為“師徒結對”中的師傅,鄺森玉對青年教師谷奕欣的指導毫無保留。她帶著谷老師共同打磨《鳥的天堂》《冀中的地道戰》等課文,從“情境閱讀”的創設到“思維導圖寫作法”的實踐,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手把手示范。指導谷老師在2024年下期“青藍工程”匯報課活動中,斬獲縣級二等獎。她們共同探索的“提高閱讀速度”教學法,讓課堂效率顯著提升,學生們不僅愛上閱讀,更學會了“速讀”“精讀”的技巧。
在作文教學中,她分享自己積累的“優美詞匯庫”,教谷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從《高分作文》中汲取養分,將“嫩綠、郁郁蔥蔥”等詞語融入筆下。課后,她們常圍坐交流,從教學難點到班級管理,鄺森玉總是耐心解答:“教育不是灌輸,是點燃。”在她的帶動下,谷老師迅速成長,不僅適應了課堂節奏,更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從教多年,鄺森玉的育人成果熠熠生輝:她本人獲評宜章縣“優秀班主任”“先進個人”“年度優秀教師”;帶教的青年教師成為教學骨干。但對她而言,最珍貴的不是獎狀,而是
學生日記里的一句話:“鄺老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現在我真的覺得,書里有另一個世界。”
從圖書角的書香裊裊,到師徒共研的課堂深耕,鄺森玉用閱讀串聯起教育的溫度與深度。她就像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寫滿對教育的赤誠,讓每個與她相遇的孩子和老師,都能在書香中找到成長的力量。
責編:蘭宇琪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