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鄉間有畝田”黨員志愿認領活動等舉措見成效
開福區:盤活閑置低效土地資源
華聲在線7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新)炎炎夏日,長沙市開福區沙坪街道竹安村的水田里,一派繁忙。機關黨員志愿者俯身勞作,一蔸蔸翠綠的秧苗被穩穩插入泥土。這熱火朝天的耕作場景,是開福區全力盤活低效利用耕地、保障糧食安全的縮影。
針對轄區低效利用的耕地,開福區創新推出“我在鄉間有畝田”黨員志愿認領活動。今年以來,該區58個機關黨支部、1500余名黨員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累計認領農田340畝,預計年產出糧食210余噸。黨員示范,有效帶動復耕熱潮。
為確保持續復耕,開福區推行耕地網格化管理。明確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層層壓實街道、村、組管理責任,確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地”。針對因經營不善的流轉主體,通過約談、協調會等方式督促其履行耕種責任。
針對農村青壯年外流,開福區探索出“自行復耕+村級托管+大戶代種”的集約經營模式。該模式成功培育10余戶種植大戶,利用其設備和技術優勢,有效帶動周邊農戶,顯著提升種糧積極性。
2024年以來,開福區加大資金投入,完成9個小農水設施和4個農田水利項目,新建和整修渠道、管涵、山塘、泵站等,持續補齊灌溉短板,保障3000余畝水田灌溉無憂。
為盤活低效耕地并滿足市民耕作需求,開福區劃出21.54畝連片耕地搭建“田園圓夢”平臺,吸引市民參與,實現土地增效與情感需求的雙贏。
開福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套綜合措施成效顯著,不僅成功盤活了轄區閑置耕地,提升了糧食產能,更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