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實體書店突破傳統模式,“國字號”最美書店數量居全國第三——
始于書,不止于書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張福芳 見習記者 彭詩思 通訊員 梁家琪
近日,中國書刊行業協會發布“全國最美書店”評選結果,長沙市新華書店·閱馬欄山與笨狼家·林木森書店入選。目前,長沙“國字號”最美書店數量達7家,居全國第三,僅次于北京、上海。
在網絡閱讀、數字閱讀方式接觸率高達80.6%的今天,實體書店如何突破傳統模式,重新定義現代閱讀空間?
“文化+特色IP”,打造差異化吸引力
依托本土文化基因,創新主題和風格,成為長沙書店避開同質化、吸引線下流量的“密碼”。
8月7日,記者走進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新華書店·閱馬欄山店顛覆了傳統書店印象。通透的玻璃幕墻引入自然光影,新潮空間設計巧妙融入“山水洲城”意象,科技感十足的裝潢與湖湘文化書籍交相輝映。木架上,與各博物館、非遺場館聯動合作的精細湘繡、可愛盲盒等文創產品琳瑯滿目。
“我們聚焦馬欄山V谷消費群體,突出‘文化+科技’主題,對書店進行包裝設計,品類全面的科技、企業類書籍精準吸引客流。”書店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店還引入喜馬拉雅聽書閱讀器,歷史專著、詩歌美文、科技前沿動態等書籍在書店內均可聽可讀。
位于湘江西岸的笨狼家·林木森書店則編織著童話夢境。書店以本土兒童文學IP“笨狼”為靈魂,創新設置繪本式場景,樹洞書架、蘑菇座椅吸引孩子們駐足。兒童作家湯素蘭在《尋找林木森書店》中說:“這是送給孩子們的書店,希望每一個孩子的童年時代都能擁有這樣一家書店。”
“這里的風格很棒,還有小朋友們喜歡的‘秘密基地’。”暑假期間,對書店“一見鐘情”的依依每天都來這里閱讀,書店里還有不少像她這樣的小朋友。笨狼家·林木森書店以少兒書店為定位,開展親子劇本游、作家見面會等活動,構建兒童文學樂園,迄今為止書店已舉辦60余場講座,深受孩子們歡迎。
場景延伸,構建多維文化綜合體
實體書店的突圍,還在于打破“只賣書”的單一維度,提供多元的文化體驗場景。
不吝書店里,讀者可解鎖多重體驗:一樓迷宮式書海串聯文創區與咖啡吧,開放式展演廳間匯集主題藝術展、座談會等多種功能;二樓隔音自習室提供靜謐空間、座無虛席。
“一走進書店,心就靜了下來,我很喜歡這里的氛圍。”正在考研的劉濤對書店環境贊譽有加,“看展、品咖、自習都能一站式解決”。
書店老板介紹,不吝兩字由“book link”轉化而來,書鏈接萬物,幾萬冊書籍在這里以一百多個主題書單形式呈現,細膩的文字、別具匠心的布置、豐富的品類都讓它成為讀者心中的口碑好店。
在德思勤24小時書店,“德思勤晚八點”活動累計舉辦超過200場,從單一售書空間升級為融合展覽、演出、社交的“文化綜合體”,書店與城市生活產生更深層次鏈接。
10年來,每年約有170萬人次在此停留,德思勤24小時書店也成為長沙夜經濟的一個重要場所。
樂之書店·天心店,由湖南省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長沙市分公司與天心區政府合作共建。自2018年開業以來,書店采取“書+文化沙龍、咖啡簡餐”“會員制+親子閱讀等”“書+N”多元化經營模式,吸引了眾多讀者。目前這里有9000多個品種的圖書3萬多冊,供讀者免費閱讀。
在樂之書店旁邊,有一個新開的24小時智能書店。這個智能書店,涵蓋24小時營業系統、人臉識別技術、自助支付結算方式、顧客大數據支撐等,引領全新閱讀方式。
空間再造,用創意重塑消費生態
“書店要讓人愿意停留,需要滿足消費群體的綜合需求,而不僅僅是單一售賣書籍。”覔書店北辰三角洲店的常客小楊說,一次偶然踏進這里,獨特的巨型飛船造型書架、懸浮步道設計,吸引她常來看看。
作為小紅書熱門打卡地,即使是工作日下午,覔書店里也可見許多讀者或坐在階梯上、書架旁靜靜閱讀,或流連于各種文創展臺前,一樓的咖啡甜品區更是人流擁擠、一座難求。在這里,咖啡、文創產品等消費成為重要營收來源。
同樣嘗到甜頭的還有新華書店·茶顏悅色聯名店,古色古香的樓閣鬧中取靜,一縷書香彌足珍貴,本土頂流茶飲邂逅書店相互“引流”,商業空間價值實現幾何級增長。
長沙實體書店通過主題化、場景化、跨界化轉型,激發讀者視覺上的震撼、精神上的滿足、心理上的舒適、情感上的共鳴,文化空間轉化為綜合消費的連接器。
這些“不止于書”的探索證明:承載文化厚度、思想情感、人文精神的書店,擁有生生不息的持久生命力。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