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無人機在田間穿梭,盡顯科技賦能現代農業的景象。(李健/攝)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肖琳 通訊員 楊伊媛
盛夏“雙搶”正酣,稻浪翻涌的田間,收割機與運糧車往來穿梭,無人機低空勻速作業,烘干車間內智能設備有序運轉……作為全省糧食生產大縣,攸縣正以現代化農業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在這片沃土之上,金融活水精準澆灌,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攸縣,素有“湘東糧倉”之稱,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90萬畝以上。2024年,該縣完成播種面積92.96萬畝,總產量達40萬噸。目前,攸縣正著力構建種植、加工、烘干、銷售一體化的“產購儲加銷”糧食產業鏈條,致力于“做優一桌湖南飯”,讓“中國人的飯碗”多裝優質“湖南糧”。
金黃稻浪翻滾間,收割機穿梭作業。(李健/攝)
作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近年來,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立足區域農業特色,圍繞糧食核心產區,出臺專屬授信政策,暢通助農“綠色通道”,為糧食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精準對接,“信貸活水”潤沃野
“做農業全產業鏈服務,想擴大規模,資金是最大的瓶頸。”攸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會長繆年華深有體會。2022年他拓展水稻收購業務后,年收購量達1.2萬噸,為提升效率,他規劃建設涵蓋種植、收購、烘干、育秧的全鏈條服務,但新建烘干中心和育秧基地的巨大投入讓流動資金面臨壓力。
得知實際困難后,郵儲銀行攸縣支行主動上門對接,量身定制融資方案。“我們了解到情況后,迅速評估其經營狀況和需求。”郵儲銀行攸縣支行副行長皮慧敏介紹道,“最終量身定制了300萬元的融資方案,包括省農擔擔保貸款100萬元和信用類產業貸200萬元,及時填補了資金缺口。”
“這筆貸款是一場‘及時雨’,有了充足的資金,后續育秧、烘干、儲存等服務環節就能順暢運行,讓周邊種植戶得以持續享受高效、專業的農業服務。”繆年華回憶道。
從最初授信15萬元逐步提升至300萬元,一筆筆信貸資金不僅滿足其規模化收購需求,更為當地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動能。
郵儲銀行客戶經理主動上門,了解供銷合作社生產經營與資金需求。(李健/攝)
郵儲銀行持續的金融支持,助力繆年華建成攸縣規模最大的糧食收購廠房,目前稻谷庫容量可達10000噸。通過提供集中育秧、專業烘干等服務,合作社還為周邊農戶降低農機購置成本,提升糧食生產質量,推動區域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攀升。
破解難題 ,“貸”動金穗樂滿倉
郵儲銀行的金融支持不僅聚焦核心主體,更深入農業社會化服務細分領域,著力破解“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難題。
益鑫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建新,從事水稻制種十余年。從2018年建社始,年制種種子回收量達150至200萬公斤。但規模擴張之際,購置現代化農機設備成為剛需。
“一套初選機15萬,10套先進臥式烘干機165萬,再加自動化儲糧倉40萬,一次性投入就要200多萬。”朱建新坦言,“自籌資金會嚴重擠壓流動資金,但設備升級刻不容緩。”
據悉,合作社在承接土地流轉后,往往因缺乏有效抵押物導致融資困難,成為制約其服務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了解益鑫合作社的難題后,郵儲銀行攸縣支行迅速行動,通過湖南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200萬元擔保貸款,專項用于設備購置。
如今,走進益鑫合作社,嶄新的臥式烘干機正高效運轉。粒粒飽滿的稻種在機械上平穩流動,經過自動化烘干處理,色澤均勻、品質穩定。“以前曬種‘靠天吃飯’至少三天,現在30小時就能完成,質量還有保障。”朱建新介紹道,“設備投用后,每畝制種還能節省人工成本200元,效率和質量都上去了。”
從單一環節到全鏈條覆蓋,從信用貸款到定制化擔保方案,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持續以金融創新精準服務農業現代化,以“貸”動之力,讓“豐收夢”在湖南田間地頭落地生根。
“農副產品批發產業貸”“水稻種植產業貸”“農機購置貸款”等產品不斷出爐,依托“郵銀協同”優勢,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積極與鄉鎮郵政網點聯動,將金融服務觸角不斷延伸至田間地頭。截至今年7月,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本年累計發放糧食重點領域貸款共計59.5億元。
一株株飽滿的稻穗低垂,似筆寫下豐收的序章。當金融活水與稻穗拔節同頻共振,禾下稻浪正被持續滋養。郵儲銀行正持續以金融之水澆灌這片田野,讓每一株稻子都積蓄著豐收的力量,托起“湘東糧倉”更璀璨的夢想。
責編:肖琳
一審:盧小偉
二審:鄧望軍
三審:蔣玉青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