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辰溪縣水土保持碳匯交易迎來了歷史性時刻:在水土保持碳匯多場景應用暨2025年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南部賽區開幕式碳中和發布會現場,2.18萬噸水土保持碳匯的捐贈證書正式交接。這標志著辰溪縣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價值轉化-反哺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辰溪縣搞潭溪流域曾飽受水土流失之苦。1997年實施“長江流域綜合治理”四期工程,通過34125畝的坡改梯、水保林營造等治理措施,在減少土壤侵蝕、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增強了土壤、植被和水體吸收并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將碳匯交易轉化為經濟增量。據權威部門測定:該域經過20余年生態修復,植被覆蓋率提升至78%,碳匯儲量達9.37萬噸,預計總值300余萬元。這些資金將專項用于后續水土保持項目建設,形成“治理—增匯—變現—再治理”的良性循環。
碳匯交易是新生事物,辰溪縣在摸索中前行。首先解決碳資產確權問題。面對流域內多權屬主體的復雜情況,該縣創新采用“流域整體確權”模式,由縣水土流失監測和水資源服務站統一行使碳資產權利,保障權屬清晰。其次是解決計量問題。為確保數據權威性,該縣構建了完整的科學計量體系,聯合北京中創碳投公司依據《水土保持項目碳匯計量與監測技術指南》,在流域內布設19個監測樣地,通過每木檢尺、土壤采樣等方式,形成翔實的《碳匯監測報告》,為碳匯交易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再次是解決“交易路徑窄”難題。在當日發布會現場,個人認購、生態補償認購、企業認購,這三份不同的碳匯認購協議展示出交易模式的創新和多元化。截至目前,依托省環境權益交易平臺,已推動碳匯量認購3.28萬噸,以32元/噸的交易價實現收益105萬元,獲得新意向認購3.9萬噸,預計將實現收益125萬元。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該縣發布了《水土保持碳匯交易獎勵辦法》,并進行了解讀:對開發主體給予每噸5元獎勵;“碳匯量損失保險”覆蓋極端天氣等風險;打造“辰溪水土保持碳匯”區域品牌實現10%-15%的價格溢價……系列保障機制有效破解了“變現動力弱”的難題。
該縣還對碳匯交易流程進行了進一步規范。通過政策激勵、風險兜底、品牌提升,梳理了18個環節、精簡了9項審批要件,核證周期壓縮至15個工作日;建立“財政監管+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資金監管網,確保交易資金100%用于水土保持項目建設,讓市場參與 “有動力”,保障了交易的“質效雙優”。
辰溪縣公布了碳匯交易發展藍圖:推進松溪、野鹿溪等小流域碳匯開發,預計新增碳匯量18.27萬噸;探索“碳匯+”多元產業模式,打造“碳匯認證農產品”品牌,開發“碳匯研學”“生態徒步”等特色旅游線路……將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發展優勢。
(張雄文 黃 嘉)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