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虢燦 通訊員 伍紫微 朱潔茹 蔣艾林
通過中介購買二手房,附帶了子母車位,而買賣雙方及中介都未實地去看過,合同簽訂半年多后買家才發現只是普通車位,需要補款1.5萬元才能獲得兩個車位。買家不想解除合同,起訴到法院。
8月25日,記者從湘潭湘鄉市人民法院獲悉,該院成功調解該案,三方各承擔一定比例責任。
買房半年后才發現車位“貨不對板”
2024年11月,李雄在某群內發布信息稱,有一套帶有子母車位的房屋出售。湘鄉市某房產中介將信息推廣給想要買房的曾林,中介促成了買賣雙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收取了中介費用。合同約定房屋價格53萬余元,合同上有手書備注:“賣方此價格是毛坯,要帶車位5.3萬(678號子母車位)伍萬叁仟元”。此后,曾林向開發商付款后辦理了案涉房屋的過戶手續。
今年6月,曾林在準備辦理車位產權過戶手續時發現,李雄提供的車位并不是合同約定的子母車位,如需兩個車位還要向開發商補款1.5萬元。曾林找到中介和李雄,但中介稱是李雄虛假宣傳,應由李雄承擔責任;李雄則稱“對車位實情不知情,且已發送車位面積給中介,不應承擔責任”。
曾林見協商無果,于是起訴到湘鄉市法院,要求李雄交付子母車位,房產中介承擔連帶責任。
法院:三方均未現場核實,均需擔責
法院受理該案后查明,李雄所售房屋為工程抵押房。買賣合同簽訂前后長達數月的時間里,買賣雙方和中介公司均沒有對車位場地進行核實。
法院認為,賣家發布的信息構成要約,其中“子母車位”描述直接引導交易,需對真實性負責。李雄作為車位權利人和廣告發布者,對標的物關鍵屬性負有最高核實義務。其稱“不知情”并不等于無責任,而車位類型(子母/普通)是影響交易的核心事實,賣方僅提供面積而未核實性質,屬重大過失,而合同明確約定“子母車位”,交付單車位違反民法典相關規定,構成違約,應承擔主要責任。
房產中介作為中介人,其核心價值是專業核查與風險過濾,對廣告核心內容(如車位性質)應實地查驗或向開發商核實。若其盡到審慎核查,可避免買家陷入錯誤認知,但在本案中,中介僅做“傳聲筒”,其未盡到專業服務的“守門人”職責,失職是損害發生的重要因素。
曾林作為買方,對自身權益的最后防線未盡合理注意義務。其過度依賴他人描述,對其自身疏忽導致損失擴大,應分擔部分責任。
重大誤解屬可撤銷合同,但撤銷后返還成本較高,且本案中當事人均選擇繼續履行。經法院組織調解,根據各方過錯程度按53%、27%、20% 比例分擔責任,就購子母車位要“補差1.5萬元”達成賠償協議,由李雄承擔8000元,房產中介承擔4000元,曾林自負3000元;曾林放棄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提醒:重大資產交易,務必“踩點”核實
交易安全需買賣雙方共同守護,賣方必須“知物盡責”,任何無心之失都可能承擔主要賠償責任;中介絕非“信息二傳手”,必須建立“現場勘察記錄”制度,對關鍵配置(車位、學區、裝修標準等)拍照留痕,履行書面提示義務,專業疏忽必擔責;買方對再誘人的廣告,也不及親眼所見可靠,對重大資產交易,務必“踩點”核實。
(文中人物為化名)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