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長株潭一體化文化都市圈
鐘邵旭
長株潭一體化文化都市圈建設對推動長株潭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建議:一是文旅資源組團。開發數字文旅,共建“長株潭文化基因庫”,對三市200多處重點文物進行三維建模,開發“瀟湘文脈”區塊鏈存證平臺,實現文物數字資源共享;升級文化場館“一卡通”,整合湖南博物院、株洲市圖書館、湘潭市藝術館等50家場館資源,推出年票制“文化權益包”,開通線上預約、跨館借閱、積分兌換功能;舉辦文化聯展,組織長沙銅官窯瓷器、株洲醴陵釉下五彩瓷、湘潭白石書畫在三市博物館循環展出,配套開展“大師工坊”跨界創作活動。二是品牌矩陣共建。創辦“長株潭國際創意文化周”,協同舉辦長沙媒體藝術節、株洲國際陶瓷設計展、湘潭紅色文旅論壇等,實現國際節展聯動;在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園設立“株潭創作基地”,吸引株洲軌道交通IP設計團隊、湘潭紅色動漫企業入駐,打造文創產業“飛地園區”。三是服務機制共振。促進文化人才“柔性流動”,實施“文化特派員”制度,選拔百名文博專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三市文化機構輪崗,建立職稱評審、成果認定跨市互認機制,實施文化惠民共享工程,開展“百萬市民文化互訪”計劃,組織長沙市民游株洲工業博物館、株洲市民看湘潭紅色演出、湘潭市民參與長沙非遺體驗,發放跨市文化消費補貼券。
加快發展普惠性養老托育服務
劉松濤
一是創新消費刺激機制,培育服務生態。建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發放消費券等方式,培育養老托育服務消費習慣。優先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嵌入“社區嵌入式服務綜合體”,由政府采購第三方機構提供日間照料、臨時托育等公益服務,形成口碑效應。聯合本地商超、藥店、早教機構打造“銀發經濟+育兒經濟”消費新場景,消費券可跨場景使用,帶動社區商業生態升級。二是激活銀發人力資源,破解用工難題。鼓勵低齡老人參與社區托育服務,鼓勵健康老人為高齡老人提供助餐、陪伴服務,建立社區養老托育志愿服務數據庫,參與服務的老人可積累積分兌換醫療、托育、公交優惠或實用小禮品等,緩解人力短缺狀況。樹立正向榮譽激勵標桿,對表現優秀的老人給予相應獎勵。三是構建產教融合體系,強化人才支撐。支持職業院校開設“老年護理+嬰幼兒照護”復合型專業,課程嵌入本地養老機構、婦幼保健院實操模塊。利用職業院校,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對簽約本地機構就業的畢業生給予學費返還,定向輸送至社區服務站。提高養老托育從業人員待遇,建立職業發展通道。
推廣應用無人快遞車
曹佰龍
無人快遞車作為一種新興的配送工具,在提高快遞配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由于現行法律法規未規范無人快遞車路權以及政府未出臺相應管理辦法,無人快遞車還未得到有效推廣應用。
建議:一是積極推動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盡快完善關于無人快遞車的法律法規,明確其法律屬性(如視為特定低速車輛)、路權范圍(允許行駛的道路類型及車道)、基本通行規則(如最高時速、讓行原則)及事故責任主體認定框架(明確運營商、技術提供方等主體責任),為其合法上路奠定基石。二是出臺地方管理政策并開展試點。交通運輸、公安交警、郵政管理等部門聯合制定適用于全省的無人快遞車管理政策,并在有條件的市州開展試點。量化技術標準(尺寸限值、速度限制、必備安全裝置),規范企業準入流程(備案審核、運營資質、保險要求),劃定運行規則(指定區域路線、時段限制、停靠規范),建立事故快速響應與處理機制(明確報告流程、證據保全、責任認定主體及賠償原則)。三是加強宣傳引導和精準監管。利用新媒體、社區公告欄等向公眾普及無人快遞車路權、識別特征、安全互動須知,對駕駛員重點宣導共享道路規則,組織企業政策培訓,消除公眾疑慮,提升接受度。強制車輛接入監管平臺實時監控,嚴查企業備案、運營合規及服務,嚴查違規行駛、停放,利用技術手段輔助執法,明確交警牽頭事故處理,快速定責閉環,建立多部門聯合執法與信息共享機制,形成監管合力。
加快推進“郴”字號糧油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餐桌
田靜
一是推進基地建設。以4個主產縣為重點,力爭到2035年建成100萬畝以上的國家儲備糧源基地,推進“五優聯動”;試點品種改良模式,推廣優質品種;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
二是打造品牌矩陣。支持申報各類認證與品牌;設專項基金,聯合平臺開旗艦店推廣特色產品;開發非遺工業化及功能性產品,搶占高端市場。
三是構建供應體系。借助物流樞紐等資源,優化冷鏈運輸,8小時直達核心市場,對達標企業給予補貼;建大數據平臺,開發“郴糧通”系統;在大灣區設3-5個直銷倉,支持企業租賃倉儲并補貼。
四是深化產銷協作。每年舉辦2次大灣區產銷對接會,推動訂單簽約;建采購商名錄庫,促成長期合作;在自貿片區設協同創新園,形成一體化格局。
五是強化政策協同。推動標準互認與綠色認證,支持企業相關認證;建質量追溯平臺,支持企業改造升級;布局應急糧庫,推動農業保險擴面,降低供應鏈風險。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