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27日訊(文/視頻 全媒體記者 高煜棋 通訊員 樂梧亭 邵美琪 羅文嘉)“收藏這些婚書確實花了很多精力,但是我很開心,珍藏不同時期的浪漫記憶。”8月27日上午10時,長沙票證收藏愛好者朱新望家中,65歲他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最為珍視的收藏之一——1950年浙江省頒發的絲織結婚證。
(朱新望收藏的絲織結婚證。)
收藏婚證,30年的熱愛與堅持
朱新望最早是從郵票與煙標開始接觸收藏的,在湖南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工作期間,因頻繁出差,他走遍了全國各地。每到一地,總要逛逛當地的地攤與古玩市場,逐漸開始收集糧票、布票等票證類物品。
30多年來,他致力于票證收藏,積累的藏品包括糧票、布票,以及時間跨度長達78年的結婚證書,共有400多個品種、上萬張之多。其中,一張以蠶絲為底、繡有喜鵲與花卉圖案的結婚證尤為特別,不僅材質罕見、信息完整,更成為一個時代婚姻文化的生動縮影。
“收藏主要還是出于喜歡。”朱新望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不管收藏以后會不會升值,都是自己的心頭好。”盡管在收藏途中也遭遇過贗品充斥、真偽難辨的困擾,甚至因為紙張老化、材質特殊遭遇各種保管上的難題,他也始終沒有放棄。
如今,他收藏的婚證不僅數量多,類型也相當多元,包括結婚證、離婚證、復婚證等,也反映了中國現代婚姻文化的變遷。
(朱新望收藏的不同年代的結婚證。)
一針一線,皆是時代記憶
眾多藏品中,一張來自1950年的絲織婚證最具特色。以細膩的蠶絲為底,用繡線精心繡出喜鵲登梅、花卉纏枝的吉祥圖案。證書上除結婚人姓名外,還完整記載了介紹人、證婚人、主婚人等信息。
朱新望說,這樣的設計在當年來說十分考究,一方面反映出絲綢產地浙江的地方特色,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社會對婚姻儀式的極度重視。“新人對待婚姻非常慎重,一張婚書就是一輩子的承諾。”他說。近幾十年,婚書多次簡化,此類載有詳盡的社會關系與儀式信息的婚證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這張絲織婚證顯得尤為珍貴。
此外,朱新望還藏有大量不同時期的代表性婚書,如民國時期的宣紙婚書,印有偉人頭像和語錄的版本,以及各個時期的規范化版本,每一張都帶著時代印記。
在他看來,這些東西不僅是個人興趣,也是一個時代生活變化的見證。他曾在星沙文體中心參與過糧票、布票的展覽,但由于結婚證內容涉及私人情感與特定歷史背景,至今未做過專題展出。希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夠系統地整理收藏的婚證,通過展覽、出版或媒體合作,讓更多人看到這些承載著中國人浪漫記憶的證件。在他看來,這些證書不只是一張張證書,更是一代代人關于家庭、關于愛的共同回憶。
(朱新望收藏的不同年代的結婚證。高煜棋攝)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