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27日訊(文/視頻 全媒體記者 高煜棋 通訊員 邵美琪 樂梧亭 段柳)“醫生,我家孩子才15歲,剪頭發時理發師說他發際線越來越高,頭頂發圈也稀了。”長沙市第三醫院(湖南大學附屬長沙醫院)皮膚科診室內,一位家長焦急地詢問醫生。
8月27日,長沙市第三醫院(湖南大學附屬長沙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碧紅提醒,當前15歲至25歲青少年脫發患者占比持續上升,及時干預和科學防治對緩解脫發至關重要。
15歲少年發際線上移,多因素致脫發
15歲為何就面臨脫發?張碧紅副主任醫師對患者展開細致問診,了解脫發起始時間、每日掉發量變化,重點關注其“近幾個月頻繁熬夜”的作息,同時排查飲食、洗護方式及家族遺傳史等信息。
在隨后的體格檢查中,張碧紅仔細觀察患者發際線形態、頭頂發圈毛發密度,感知頭皮油脂分泌,初步懷疑復合型脫發。后續皮膚鏡檢查顯示,患者頭皮部分毛囊變細、密度降低,休止期毛囊比例偏高,最終確診為雄激素性脫發與休止期脫發疊加。
“脫發并不是中老年‘專利’,目前15至25歲青少年患者占比越來越大,往往與遺傳因素、作息不規律、激素水平變化等多重因素相關。”張碧紅表示,雄激素性脫發與遺傳、雄激素水平有關,會導致毛囊逐漸萎縮;而休止期脫發多由長期熬夜、壓力大、營養不均衡等外界因素引發,使大量毛發提前進入休止期脫落。
如何守護“頭頂健康”,專家支招
針對青少年脫發類型,張碧紅給出具體防治建議,守護“頭頂健康”。
針對雄激素性脫發要早干預,阻止毛囊“萎縮倒計時”。外用米諾地爾可刺激毛囊活性,男性常用5%濃度(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于進展較快的情況,口服非那雄胺(僅適用于男性,需嚴格遵醫囑)可抑制雄激素對毛囊的損傷。治療需堅持3至6個月才能見效,勿因短期無效放棄。
應對休止期脫發,要解除“應激警報”,讓毛囊“重啟生長”。保證每天7至8小時睡眠,避免凌晨1~2時仍處于清醒狀態;減少高糖高脂飲食,多攝入富含蛋白質、鐵、維生素B族的食物。
日常護發避開“傷發雷區”。選擇溫和的氨基酸洗發水,每周洗頭2~3次即可;吹發時溫度控制在50℃以下,距離頭皮20厘米以上;避免用指甲抓撓頭皮,可用指腹輕柔按摩。
很多年輕人發現脫發后,要么盲目使用偏方,要么因害羞而拖延就醫,錯過最佳干預時機。張碧紅提醒,及時規范的治療對脫發恢復至關重要,當發現發際線后移、發縫變寬、掉發量明顯增多(每天超過100根)時,應及時到皮膚科或毛發專科就診。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