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上官智慧
這個夏天,慈利熱鬧得很。
此起彼伏的民宿訂房電話聲、懸崖秋千上游客的尖叫聲、民宿小院里臘肉滋滋作響的油爆聲……這些生活場景,如今成了當地最紅火的生意。
“天然空調”上演一房難求
“提前半個月都訂不到周末的房間,明年一定要早點下手!”8月20日,在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游客中心,長沙游客張國盛向記者展示手機里被拒訂的民宿訂單。放眼慈利,這樣“望房興嘆”的游客不在少數。
走進廣福橋鎮三王村,26℃的清涼撲面而來,鄂A、粵B等外地車牌格外醒目。“竹里居”民宿老板劉金翠正在接待新到的上海游客?!?1間客房基本天天滿房,有對老夫妻直接包住整個暑假。”這家民宿成了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的網紅打卡點。
而在陽和土家族鄉楊家坪村,八度里客棧則用土家風情鎖住了游客腳步。客棧內,清晨的打糍粑聲、走廊懸掛的西蘭卡普織錦、窗外的武陵云海,構成了獨特的沉浸式體驗。“我們開發了非遺體驗活動,客人平均停留時間從半天延長到2天。”店主劉黎介紹。
暑期以來,慈利縣民宿產業迎來接待高峰,多個熱門片區出現“一房難求”現象。其中,三官寺土家族鄉、陽和土家族鄉等地的特色民宿集群成為游客首選目的地。
當地文化和旅游部門表示,通過“民宿+非遺”“民宿+研學”等特色產品組合,既提升了游客體驗,又能有效延長停留時間。眼下,各民宿業主正積極籌備秋季主題活動,以延續這股消費熱潮。
19℃地縫和懸崖上的“涼爽體驗”
連日來,張家界朝陽地縫景區入口處都排著長隊。這個全長5公里的地縫,憑借恒溫19℃的天然優勢成為今年最火爆的避暑勝地。
“這里太涼快了,比開空調還舒服!”來自常德的游客黃曉華興奮地說。她告訴記者,自己特意請假帶著孩子來體驗這個“地質空調”,給孩子科普地縫形成的地質知識。記者了解到,僅8月,該景區的接待量就已突破1.6萬人次。
在紅巖嶺景區,海拔500多米的懸崖秋千項目前,尖叫與歡笑此起彼伏?!笆幊鋈サ乃查g,山風直接灌進襯衫,比沖涼還痛快!”剛體驗完的湖南大學學生王浩感慨。景區運營負責人透露,景區內的飛拉達攀巖和懸崖秋千日均接待量持續增長。
更刺激的體驗在大峽谷玻璃橋上演。來自德國的極限運動愛好者馬克在完成300米蹦極后,立即預訂了次日場次,他說,“這種腎上腺素飆升的降溫方式,在歐洲根本找不到!”自7月以來,該景區境外游客占比提升至36.97%,主要來自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家。
“涼資源”催生農副產品熱
三王村的黃大爺這些天開心得很,自家熏制的臘肉成了民宿里的搶手貨。“滋滋”的炒肉聲從早響到晚,客人特別喜歡這道菜。黃大爺說,7月以來,靠賣土雞和蔬菜就多賺了3800元。
在慈利,這種以避暑游帶動農副產品銷售熱早已不是新鮮事。零溪鎮老馬黃桃園周末日均接待200多名采摘游客,營收數千元;高峰土家族鄉高山農場種植的白菜、蘿卜因口感清甜,成為游客必買伴手禮;三合鎮的金慈銀澧系列茶產品,通過“制茶體驗+品鑒銷售”模式,月銷售額100多萬元…… 數據顯示,慈利縣7月至8月的品牌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達720萬元,同比增長33%。
隨著夕陽西下,道人山風電場的“風車剪影”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山腳下的農戶們支起臨時攤位,涼粉、酸梅湯、西瓜等消暑小吃供不應求,日均收入數百元。
“現在游客不僅要玩得開心,更要買得放心?!贝壤h文旅廣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后將開發“清涼手信”系列產品,將更多優質農副產品變成旅游商品。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