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隊員正在焊接。組圖/實習記者史繼超
賽車車輛框架。圖/受訪者提供
車輛有百余處連接點。
車隊成員。圖/受訪者提供
實習記者史繼超長沙報道
27日,長沙市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幾位大學生正在對一輛賽車進行調整。記者看到,他們的工作間擺滿了壓力機、切割機、夾具等設備,一輛金屬框架賽車被置于其中。
“先設計車架,然后根據其他組(部件)的情況進行修改……這個位置是車輛前鼻,放置防撞塊,車側會安裝空氣動力學部件,通過計算機模擬后,再進行制作。”當日,學生小鄭向記者介紹設計思路,他也是這支車隊的隊長。
近日,這支多是大一、大二學生組成的車隊,將迎來他們的首秀,參加2025年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
因賽車結緣
第一次參賽,去年開始組建車隊
“當時在網上看到大學生賽車比賽,自己從小也很喜歡,就決定試試。”即將升大二的小鄭是車隊隊長,2024年進入學校車輛工程專業(yè)學習。他介紹,他們在2024年10月開始組建車隊,很快,十余位同樣愛好賽車的學生就聚在一起。
他表示,車隊主要成員為大一、大二的學生,“學校老師說長沙這邊有的學校也在做賽車,我們就去學習、了解車輛制作、賽事準備事宜”。
小鄭提到的比賽名為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每年都有不少高校參賽。
小鄭表示,今年湖南參賽的隊伍包括湖南大學、中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高校,他們車隊還是第一次參賽。“(組隊)前期是購買設備、學習,正式的工作在今年3月開始,設計用了大概兩三個月。暑假期間,我們留校進行了車輛制作。”
零基礎車隊
車架成型時,每個人都坐進去感受“速度”
“一開始只是喜歡,不知道該怎么做,特別是具體到設計環(huán)節(jié)、軟件使用,需要自學、‘厚著臉皮’拜師。我覺得軟件學習難一點,零基礎教學視頻不多。”小鄭說,盡管就讀于車輛工程專業(yè),但剛上大一,還沒怎么學專業(yè)課的小鄭與團隊成員們遇到不少困難。
與模塊化的專業(yè)機床車間不同,小鄭表示,因他們是手造,也沒有經驗,設計中一度出現了靜態(tài)展示沒問題、動態(tài)測試發(fā)現兩個設備互相“打架”的問題,只能重新造。
“有些部件我們設計后需要拿到外面加工,會花費資金。(而)有些車隊自己就能生產,他們的材料也更好,會使用金屬3D打印、碳纖維,也有數控機床、焊接平臺。我們目前還在使用鉻鉬鋼,純手動焊接。”小鄭還向記者展示了車輛焊接用的夾具和焊接時不小心被燙到留下的傷疤。
車隊陳同學主要負責車輛框架的焊接工作,他介紹,這輛賽車的焊接點有一百多處,螺絲等接口也有百余處,焊了半個多月。“焊過勁,就會燒穿,焊不夠就是虛焊,如果跑起來,車輛可能存在解體的隱患。”
“盡管當時只是一個架子,但當天我們都輪流坐到車架里感受車輛帶給我們的‘速度’。”小鄭告訴記者,車架成型時,他們都輪流坐進去感受。
賽事展望
第一年以學習為主,力求跑完全程
小鄭表示,9月初,車隊將迎來第一次考核——提交車輛跑動視頻到參賽系統(tǒng)進行檢測。“之后會有現場的動態(tài)賽和實地的速度測試。靜態(tài)賽需要對車輛情況進行檢測,動態(tài)賽包括繞環(huán)、直線加速、耐久賽等。”
“發(fā)動機還在測試中,安裝車身、輪胎后就可以跑了。”小鄭表示,目前他們正在制作車座,整車在賽前可以完成。
采訪期間,小鄭笑稱,現在可能有點“不像車”,但是車輛的核心部件已經完成。
此外,因缺乏專業(yè)場地,小鄭和他的團隊選擇購買方向盤,用模擬器的方式進行車輛動態(tài)測試、練習駕駛技術。他表示,他們會向學校申請場地,盡量在室外路面進行一定的轉彎練習。
“做出一輛獨一無二的、屬于我們的車,是很有成就感的。”小鄭表示,他們這輛車有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自主設計,發(fā)動機等無法制作的設備,他們也在購買后根據比賽和車輛情況進行改裝。
“整體還在不斷調試中。”在小鄭和他的隊友看來,車輛從設計到最終上場,始終是個不斷修改的過程,這對他們而言也是成長的過程。
此外,小鄭告訴記者,隊員的家長都很支持。這次造車體驗也讓他在課堂上輕松不少。“其實還沒有學習很多專業(yè)課,先從這邊(實踐)學習后,對機械設計上的技巧、方法更清楚了。”
“最起碼過靜態(tài)賽,速度賽力爭跑完全程。”提到參賽目標,小鄭表示,湖南老牌學校車隊很多,從物資、設備再到人員都較為完備,而他們今年主要想通過參賽進行學習、積累經驗,沒有過高的目標。“這次在設計、裝配方面都得到了學習。明年還會參賽,希望升級后的賽車在重量、精度、裝配便利性上有所提高。”
責編:周培
一審:周培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