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沈可心 通訊員 丁曉樂
扎根瑤鄉云端守望,一人一校扭轉乾坤;攻克高寒道路難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創新數學競賽體系,培育拔尖創新人才……8月28日,2025年度“湖南省最美教師”名單正式揭曉,10位來自三湘四水的優秀教師榮登榜單。他們來自不同學段、不同崗位,卻共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內涵。
在基礎教育一線,他們以熱愛與堅守書寫育人華章。長沙一中校長羿莎創新推行“行走的思政課”,有效落地新高考改革,帶領6000人規模學校順利完成“民轉公”平穩轉型。雅禮中學教師彭熹十八年專注競賽教學,和團隊先后培養出4名IMO中國國家隊隊員,為國家輸送一批拔尖創新人才。邵陽市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草原小學教師譚美珍一人一校、堅守山區,逆轉教學點撤并命運,構建融合鄉土文化與非遺傳承的特色鄉村教育模式。永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肖三紅三十三年如一日,以母親般的慈愛與專業守護著一群“折翼天使”,幫助20余名聽障學生圓了大學夢。平江縣啟明中學教師郭雄輝即便身患癌癥,依然堅守講臺,以音樂助力留守兒童成長。永順一中教師石家文扎根苗鄉三十三載,促成創辦“雅美班”托起寒門學子求學路,并輻射帶動區域教育水平提升。
在高等教育領域,他們深耕不輟,科研與育人成果斐然。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呂松濤帶領團隊深入青藏高原,攻克高寒道路長壽關鍵技術,研究成果應用于多項國家重點工程。中南大學教授李敏二十余年專注生物醫學大數據,構建“學科交叉+個性定制”育人模式,多次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湖南師范大學教授鄧驗創新思政課教學,五度指導學生獲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最高獎。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葉水云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免費授藝超3000余人次,推動土家織錦、湘西蠟染從深山走向市場。
據悉,“湖南省最美教師”宣傳選樹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聯合舉辦,今年是選樹活動的第一年,接下來,將在第41個教師節前夕集中開展事跡宣傳,全方位、多角度講好最美教師故事,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為加快建設教育強省凝聚精神力量。
鏈接:2025年湖南省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簡介(以姓氏筆畫為序)
鄧驗 湖南師范大學
鄧驗,女,漢族,1984年6月生,中共黨員,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負責人。她扎根思政教育一線13年,深耕教學改革,創新構建“四梁構架?八柱強筋?專業合體”高校“德法”課程教學模式,出版50余萬字教學專著,被全國多所高校采用。以賽促教促學,多次獲省級教學競賽一等獎,系湖南省首個包攬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國獎的思政課教師。2021年至今指導學生獲國家級、省級競賽獎16項,指導學生獲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最高獎五次,實踐育人案例入選教育部首批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原創性教材建設培育項目(湖南省屬高校唯一入選)。她主持多項省部級教研項目,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教學成效獲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報道。
石家文 湘西自治州永順縣第一中學
石家文,男,苗族,1968年11月生,湖南省湘西州永順縣第一中學教師。他扎根苗鄉教育33年,擔任班主任27年,秉持“用愛與智慧點亮每一個孩子未來”的信念,創新實踐“啟發·探究”教學法,顯著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他專注教學科研,深入鉆研高考命題與競賽輔導,撰寫論文40余篇,主持多項省級課題,編著多部校本教材。他傾心幫扶寒門學子,促成創辦“雅美班”,搭建助學橋梁,助力眾多貧困生圓夢大學。他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作為州名師工作室首席教師,培養大批骨干教師,推動區域教育水平整體提升。曾獲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湖南省特級教師等榮譽。
葉水云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葉水云,女,土家族,1967年10月生,中共黨員,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她扎根職業教育一線三十余載,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家族織錦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始終踐行“把工作當事業、把學生當孩子”的信念,傾心培育技能人才。她創新“技藝+市場”育人模式,將非遺傳承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自費創辦公益課堂三十余年,免費授藝超3000人次,帶動大批學員就業創業。她悉心指導徒弟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結合,推動土家織錦、湘西蠟染從深山走向市場,賦能鄉村振興。她擔任國家級非遺研修研培項目教師,培養眾多傳承人與行業帶頭人。曾獲全國技術能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個人、湖南省芙蓉教學名師等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呂松濤 長沙理工大學
呂松濤,男,漢族,1979年11月生,中共黨員,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副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堅守科教一線17載,心懷“國之大者”,致力于攻克極端環境下長壽命道路工程關鍵技術,其研究成果有效破解了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區道路壽命短、維護難的世界性難題,成果并推廣應用于京港澳高速等重點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等重大獎勵。他堅持“科研帶教學、項目育英才”,長期擔任班主任和科創導師,帶領學生深入高原一線,將國家重大需求轉化為生動課堂,指導學生多次獲“挑戰杯”“金種子杯”等省級以上創業大賽金獎。曾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交通運輸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茅以升卓越道路工程師等榮譽稱號。
李敏 中南大學
李敏,女,漢族,1978年4月生,中共黨員,中南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她扎根高等教育二十余載,始終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聚焦生物醫學大數據處理前沿,探索“學科交叉+個性定制+創新訓練”新工科育人模式。她將全球應用的生物信息學成果轉化為啟迪課堂,以“敢為人先,不懼失敗”激發創新精神,主講課程獲評湖南省研究生精品示范課程,指導學生多次在國內外重要競賽中獲獎,培養碩博研究生50余名。她潛心科研攻關,發表高水平論文10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32項,研究成果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曾獲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湖南省首屆優秀研究生導師等榮譽。
肖三紅 永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肖三紅,女,漢族,1973年8月生,群眾,永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高級教師。她堅守特教一線33載,擔任班主任29年,以母親般的慈愛和專業精神守護聽障、智障學生,被學生親切稱為“老師媽媽”。她深信“愛”需專業,運用“三步教學法”教學模式,注重學練用結合,有效破解聾生知識運用難題,大幅提升教學質量,所教學生中有20余人考入北京聯合大學等高校。她成立湖南省芙蓉教學名師工作室,引領區域特教發展,將先進教法推廣至全省多校。曾獲湖南省特級教師、湖南省芙蓉教學名師、湖南省優秀教師等稱號,撰寫的60余篇論文、案例屢獲省級以上獎項并公開發表。
羿莎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
羿莎,女,漢族,1975年7月生,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中學高級教師,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校長。從教27年來,始終秉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踐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導航”的教育理念。歷經班主任、年級組長、教務處主任、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校長、長沙市一中副校長等多個崗位鍛煉,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與管理經驗。特別是擔任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校長期間,順利完成“民轉公”改制,并保持中考成績持續領先。擔任長沙市一中校長以來,堅持深入一線聽課、評課,首創“行走的思政課”,打造“校長有約”等品牌。曾獲全國語文賽課一等獎,湖南省芙蓉百崗明星、長沙市卓越校長等榮譽。
郭雄輝 岳陽市平江縣啟明中學
郭雄輝,男,漢族,1974年11月生,群眾,平江縣啟明中學音樂教師,高級教師。他扎根鄉村教育29年,身患癌癥仍堅守講臺,將畢生精力奉獻于音樂教學、創作與公益事業。他創新美育實踐,走遍全縣推廣建制班合唱,兩次輔導學生獲湖南省中學生建制班合唱比賽一等獎;無償為35所學校創作校歌,為家鄉創作30余首形象歌曲,輔導93名學生考入專業音樂院校。他創作近200首歌曲,百余首公開發表,40余首登陸“學習強國”、人民日報等平臺,獲中央音樂學院抗疫歌曲創作銀獎、湖南省“三湘群星獎”。他用音樂傳遞大愛,拒絕個人資助并轉贈善款給留守兒童。曾獲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新時代感動岳陽人物等榮譽。
彭熹 長沙市雅禮中學
彭熹,男,漢族,1982年2月生,中共黨員,長沙市雅禮中學數學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他扎根數學競賽教學18年,致力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作為數學競賽主教練和教研組長,他探索科學訓練體系,注重因材施教和心理輔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任職以來,他帶領數學組實現學科實力跨越式提升:近10年團隊共計培養4人入選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中國國家代表隊,8人次入選國家預備隊,連續11年保持國家集訓隊入選資格,為全省唯一、全國前列。他牽頭建設“丘成桐少年班”教練團隊,助力雅禮中學成為湖南省首所“丘成桐少年班”授牌學校。曾獲全國杰出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新時代中小學學科領軍教師培養對象、湖南省芙蓉名師等榮譽。
譚美珍 邵陽市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草原小學
譚美珍,女,漢族,1976年7月生,群眾,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草原小學教師、校長,中小學高級教師。2017年主動從縣城調回海拔1390米的家鄉瑤鄉,成為隆回縣首位由城返鄉的教師,以一己之力挽救瀕臨撤并的教學點。8年間,她秉持“以愛為底色,做面對現實的教育”理念,將學生從13人發展至263人,年級擴展至八年級。她尊重兒童成長規律,融合鄉土文化、非遺傳承,創新鄉村教育教學,破解鄉村教育萎縮難題。她匯聚社會力量改善辦學,其探索的“體育鑄身,勞育鑄能,美育鑄魂”鄉村教育新路徑獲廣泛關注。學校成為邵陽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校,湖南省勞動示范校。曾獲感動湖南十佳人物、邵陽市最美鄉村教師榮譽,入選馬云鄉村教師計劃,事跡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多次報道。
責編:蘭宇琪
一審:蘭宇琪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