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七夕夜,長沙五一商圈燈光璀璨,人流如織。當天,長沙各大商圈、景區、主題公園推出精心策劃的主題活動,打造傳統節日新IP,釋放“浪漫經濟”活力。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徐行 攝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劉瀚潞
星河耿耿,銀漢迢迢。自漢代牛郎織女的傳說在中華大地流轉,七夕便成了鐫刻著浪漫與祈愿的文化符號。2025年的湖南,以“文化為魂、旅游為脈、非遺為韻”,讓這個傳統節日在現代婚禮中延續深情,在科技藝術里編織新夢,在全民非遺體驗中傳遞溫度,讓“七夕”成為全民可參與的節日。
婚俗新章:
讓古老浪漫照進當代生活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七夕的浪漫內核,與相守的美好期盼緊密相連。湖南,正以創新婚俗為這筆浪漫續寫新篇。
8月29日,常德河街的湖南省第十屆國潮集體婚禮上,新人踏著青石板路,乘定制“公交婚車”穿越城市地標,品嘗非遺美食,“煙火氣”成了婚姻的開篇;長沙桃花嶺公園的紅毯旁,國樂悠揚繞林間,50對新人在傳統禮樂中執手許諾,而長沙市雨花區民政局的金婚夫婦為新人頒證的祝福,開福區民政局的“鵲橋拱門”“心愿盲盒”,讓儀式感多了歲月沉淀的溫暖;8月29日至30日,岳陽君山島為婚齡十年以上的夫妻定格“執子之手”的承諾,贈送檀木對梳、君山銀瓷,讓人們在平淡生活中品味出浪漫。
科技藝境:
為傳統傳說注入青春活力
湖南的奇山秀水,成為浪漫七夕的天然幕布。七夕當天,張家界七星山“天空之眼”觀景臺,云海漫過山巒時,愛樂樂團奏響的《梁祝》旋律隨山風流淌,日落與音符共繪“此景只應天上有”的畫卷。8月28日至30日,岳陽天岳幕阜山為游客準備了“向云端”露營音樂節,帳篷綴滿星光,歌聲與晚風撞個滿懷;湘西乾州古城的苗族“哭嫁”聲和來往“對歌”,道盡少數民族的浪漫。
科技與藝術的碰撞,讓七夕“潮”起來,更貼近年輕人的喜好。8月28日至30日,長沙銅官窯國風樂園的夜空下,千架無人機編隊升空,光影流轉間,牛郎織女在星河下“相會”,古老傳說化作觸手可及的現代童話。8月29日晚,湘西芙蓉鎮舉辦摸泥狂歡節。土家族“情侶互抹泥漿送祝福”的古俗,遇上電音的節奏與瀑布燈光秀的璀璨,傳統在青春里熱烈綻放。電影院里,《七天》《有朵云像你》和4K修復版《青蛇》等18部七夕主題電影,為古老節日打造多元的情感消費場景。
非遺共情:
讓千年習俗成為全民盛宴
七夕的浪漫,不只屬于情侶。七夕自魏晉南北朝時期興起“乞巧”之俗,至唐宋愈加豐富,衍生出做巧果、拜魁星、曬書曬衣等多重習俗。古老習俗若只停留在史料記載里,便少了煙火氣的溫度。湖南正以“活化”之力,讓非遺從博物館的展柜中走出,成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七夕當晚,湖南省非遺保護中心打造現代版的“乞巧”盛典,邀請500對情侶共繡香囊,體驗鵲橋剪紙、投壺對詩,讓古雅意趣重現。8月29日,湖南湘繡博物館開展兩場“繡游記”活動,情侶共執繡針,將愛意縫進絲線。8月29日,永州江永女書園開展“女書密語”活動,邀請游客用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寫下“一生一世”,小眾文化成了最獨特的情感密碼。
浪漫更屬于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8月29日晚,湖南省花鼓戲劇院為市民準備了一場“七夕游園大賞”。古風長街上,長沙銅官窯的拉坯、捏坯體驗讓人感受泥土的治愈;湘繡雙面全異繡的精妙讓人驚嘆;制香的清雅、面塑的靈動、糖畫的甜蜜,讓指尖技藝成了慢生活的注腳。汨羅屈子文化園邀請游客親手制作香囊,草木芬芳承載著祈福的心意,地域文化與七夕祈愿相融。
孩子們亦未缺席節日,在盛宴中種下文化的種子。8月29日傍晚,長沙非遺館前坪上演“橘洲唱晚·長沙皮影戲七夕專場”演出,皮影戲《天仙配》的光影里,傳說故事變得鮮活。七夕之夜,在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文創園,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為小朋友們準備了木偶小戲《小放牛》《月光仙子》,讓孩子們在笑聲里觸摸傳統的溫度。
從情侶間的脈脈深情,到全民參與的游園之樂,再到孩童眼中的非遺啟蒙,湖南的2025七夕,超越浪漫的范疇,以文化傳承、情感聯結,讓千年古節“活在當下”。
責編:伍鏌
一審:伍鏌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