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陳勇 通訊員 王俏麗
“以前我們這里一下大雨就會遭災,但今年以來幾場大雨都沒事。”近日,居住在長沙市望城區高塘嶺街道老汽車站宿舍小區一樓的譚美玲老人,領著記者看自家周邊煥然一新的生活環境,高興地說道。
近年來,高塘嶺街道在望城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下,積極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先后完成162個改造項目,實施地面“白改黑”,雨污分流、墻面防脫,管線整改、停車規范,空地荒地改造,安防消防整治等工程,以城市更新推動品質提升,治理增效。
打通“生命通道”
高塘嶺街道轄區多為原望城縣城關鎮地域,老舊小區比較集中,普遍存在基礎設施陳舊、配套水平低下、亂搭亂建嚴重等現象。街道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堅持把提高群眾生活安全指數放在第一位。
高塘嶺社區老糖酒公司的一棟宿舍樓位于山坡上,樓里住的基本是老年人,因為圍墻隔堵,進出只能靠步行或騎摩托車,一旦發生火災,救援極其困難,必須要打通一條“生命通道”!
改造中,街道聯合區直相關部門、區產投公司等,多次組織人員上門做住戶工作,拆除靠墻所建的棚屋設施,推倒圍墻,拓寬路面。住戶被政府工作人員的精誠打動,最后主動拆除了10多處違章建筑,項目改建出一條長500多米、寬3米多的瀝青路面。消防通道有了,路邊新裝照明燈,入夜不再一片漆黑,空出來的地面還增加了20多個停車位。住戶和周圍群眾對改造效果紛紛點贊。
截至目前,高塘嶺街道已經拆除居民區違章建筑5000多平方米,新開消防通道8處,101個小區的房屋外墻防水材料由紙皮磚換成了真石漆,因外墻脫落造成意外事件的隱患得到進一步消除。
瞄準“急難愁盼”
老汽車站宿舍小區地勢低洼,原來接出去的排水管因為城市主管道雨污合流、水流不暢,一遇大雨便會污水倒流,一樓住戶苦不堪言。
高塘嶺街道黨工委書記鄭文藝深入現場研究分析,召集多部門一起解決問題。了解到通過該小區的城市主管網短期內不能更換,他和項目辦的同志一起,做通街道機關干部職工思想工作,采取寧愿自己“吃虧”、不讓群眾受苦的辦法,將老汽車站宿舍小區排污管接入機關小區排污口,挖開機關大院圍墻地基,安裝大口徑排水管,把居民小區的地表水引入機關雨水塘沉淀,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
譚美玲等住戶看到機關干部真心幫助解難題,在接下來的拆違工作中,主動配合,拆除了臨街多處違章建筑,小區由此新增兩個消防通道。
高塘嶺街道項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老舊小區改造突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目前已對54個小區完成環衛設施改造和燃氣接入,對97個小區重鋪排水管網,55個小區的照明、監控設施得到提質升級。
突出增綠見景
草坪綠意盎然,樹木生機勃勃,休閑步道四面圍繞,運動器材點綴其間,鋁合金晾曬架、裝有保護面板的充電裝置一應俱全,2000多平方米的小區花園如今成為了老自來水公司宿舍小區居民日常生活的“大客廳”。
“以前可不是這樣。”白芙塘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高煉說,此處以前是26個雜屋,因為搭建年代長久而破損不堪,使用價值低,安全隱患大。改造中,不少居民得知要拆除雜屋,一開始紛紛表示反對。
摸清居民意見后,街道、社區迅速成立工作專班,發動片組鄰“三長”、黨員骨干、自來水公司職工、退休老干部等,分組到棟、到戶、到人,給居民做解釋和勸說工作,最終成功做通了住戶的思想工作。4天內,26個雜屋全部拆除;幾個月后,改建成現在這個人見人愛的小花園。
高塘嶺街道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在53個小區新建了綠化景觀,新增綠地30000平方米,新增停車位600多個,推窗映綠、出門見景成為了更多居民的日常。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