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市融媒體中心9月2日訊 9月1日,新學期的鈴聲剛響,瀏陽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培訓中心已被激昂的旋律點燃。“好過影”皮影藝術團帶來的紅色歌曲聯唱在此開演,600余名師生齊聚一堂。當熟悉曲調響起,人影隨旋律靈動聯動,嘹亮歌聲穿透校園,將紅色記憶種進每顆年輕心里。
“歌聲是愛國主義的鮮活載體,藏著中國革命的崢嶸歲月與民族精神的內核。”中心負責人的話,道出了這場活動的深意——青少年傳唱主旋律,更是在歌聲里回望革命先輩的奮斗路,讀懂祖國的輝煌征程,讓偉大的奮斗精神在音符中重煥光芒。
這份對“傳承”的用心,早在2020年便已啟程。彼時,瀏陽皮影傳承人張明星受聘入駐培訓中心,他帶著千年皮影藝術,用課堂講授、劇目展演、指導學生自編自演的方式,讓青少年親手觸摸皮影文化的精妙:從剪刻影人到操控演繹,孩子們在一幀一畫間,讀懂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也隨之悄然生長。
“接下來還將編排紅色少兒《少年英雄王小二》《雞毛信》,要把紅色基因與傳統文化,一點點滲進年輕一代的血脈里。”張明星的話語里滿是傳承人的責任——在他看來,皮影不只是供人觀賞的技藝,更是承載紅色故事、傳遞文化根脈的橋梁。而在瀏陽,這樣的傳承陣地不止一處:博士村、田螺小鎮兩大研學基地,每年接待八九萬名學生,成為青少年親近文化、感悟歷史的重要窗口。
“長大搞科研、學現代科學時,別忘兩件事:今天的幸福,是先烈用鮮血換來的;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文化,是咱們最珍貴的財富。”張明星常對學生們說的這句話,正是這場紅色皮影課的最終期許——讓少年們既懷揣對歷史的敬畏、對先烈的感恩,又堅守對文化的自信,在傳承中成長,在銘記中前行。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瀏陽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