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高煜棋 張浩
時代榜樣,人間暖流。9月2日下午,由湖南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指導,湖南日報社聯合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共同主辦,湖南日報社犇視頻、三湘都市報承辦的2024“感動湖南”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長沙舉行。
18名(組)身邊榜樣,他們身份各異,盡管源于平凡,卻用最樸素的初心書寫了感人至深的大愛故事,為湖湘大地注入了磅礴而溫暖的道德力量。
感動的盛典,平凡英雄的禮贊
9月2日下午,18名(組)“感動湖南”年度人物一一登臺接受致敬。
“感動湖南”年度致敬人物李東的父母一起登臺,替代犧牲的兒子接受這份榮光。讓“中國制造”領跑世界的院士陳政清、帶孩子奔向詩和遠方的教師李柏霖、變了“戰場”不變初心的退伍老兵譚德發,先后登臺接受觀眾致意。
此外,登臺受獎的還有“感動湖南”年度十佳人物楊超、金明華、譚美珍、趙石毛、劉炳賢、歐愛國、肖鈞文,以及“感動湖南”年度榜樣人物龍飛、羅勇、周小平、孫家闖、新民消防救援站群體、任善秋、王燦。
頒獎典禮當天,年過七旬的劉炳賢大清早從益陽桃江出發,乘坐大巴輾轉來到現場;即將登臺領獎前,村支書歐愛國通過視頻電話將這份榮耀與村民分享;當李東的父母登臺時,全場響起陣陣掌聲……這是一次湖湘好人的約會,也是一場平凡英雄的禮贊。
一首《犇赴》,致敬溫暖的堅守
頒獎典禮現場,孩子們朗誦的詩歌《犇赴》,濕潤了無數觀眾的眼眶。
這首詩的創作者,是懷化市會同縣粟裕希望小學語文教師李柏霖。8年前,她在深山里創辦“田野詩班”,用詩歌為孩子們點亮了一盞照亮心靈與遠方的燈。
“趕路的人,山高路遠啊;你看那星星,正穿過你的鏡片……”詩句不長,卻寫盡了留守兒童對夢想與遠方的眺望。李柏霖帶領孩子們在田埂間觀察、在溪水邊書寫,讓詩歌成為他們情感的出口和精神的翅膀。她說:“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看見,每一種感受都值得成詩。”
今年恰逢三湘都市報創刊三十周年、犇視頻App上線三周年。頒獎典禮上,這首《犇赴》作為主題節目,不僅致敬每一位感動人物,也印證了三湘都市報“犇赴熱愛 記錄溫暖”的堅守與初心。
鄉村教師譚美珍默默守護鄉村校園的故事,同樣令人動容。2017年,譚美珍主動申請從縣城調回村小,把一個僅有1名老師和13名學生的教學點,辦成了現有29名老師和291名學生的村級學校,讓孩子們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鄉親們都說付出了太多,其實也是孩子們感染了我。”譚美珍說,自從來到草原學校之后,她覺得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我和孩子之間,是一場雙向奔赴。”
走下舞臺,譚美珍用衣角輕輕擦拭著“感動湖南”的獎杯:“這份榮譽,也屬于草原學校的所有孩子們。”
AI重現李東音容,一場特殊的告別
“‘感動湖南’的星空中,有這樣一顆年輕而溫暖的星。”當舞臺前方大屏幕上出現“李東”的名字時,追光燈落在一位端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身上,他是李東的父親李自廉。李東讀高三那一年,李自廉遭遇車禍,導致高位截癱。母親陳平只能一邊打零工,一邊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
李自廉端坐于輪椅上,由愛人陳平推著緩步登臺。夫妻倆共同登臺,代兒子接受這一份未能親眼看到的榮光。臺下鏡頭掃過,不少觀眾低下頭,不忍凝視兩位老人強忍悲痛卻依舊挺直的身影。
李東生前是岳陽市毛田鎮應急辦主任,在一次防汛巡查中,他和同事所乘車輛被沖至河中。危急時刻,李東迅速幫助同事脫險上岸,自己卻被無情的洪水卷走。
頒獎典禮上,李東的身影通過AI技術重現在大屏幕上,平靜地“講述”著生死瞬間,“那天晚上的水,漲得太快了,每一秒都可能是最后的機會……”“續胖子、云凡,能看見你們平安,真好!真的,太好了!”李東語氣平靜,卻字字千鈞,勸解著他用生命救下的兩位同事,“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活得精彩,活得敞亮。”
李東以這樣的方式,再一次“回到”熱愛的土地上,像是完成最后一場溫暖的告別。典禮現場,無數人沒能抑制住淚水……來自長師附小的李星星同學說,她會把每一位“感動人物”的故事帶回去,在學校講給同學聽。孩子們純真而強烈的共鳴,正是對“感動湖南”年度人物精神最真誠的禮贊。
■鏈接
2025“感動湖南”年度人物評選啟動
“感動湖南”人物評選活動自舉辦以來,共推出180余名“感動湖南”年度人物,其中15人(組)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2025年,湖湘大地又有哪些動人的瞬間?頒獎典禮尾聲,2025“感動湖南”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也同步啟動。
如果您身邊有打動心弦的感人事跡,可登錄新湖南客戶端、湖南日報社犇視頻客戶端、三湘都市報官方網站,推薦您心目中的“感動人物”。
我們將再次從這片紅色的熱土出發,用心聆聽,用筆記錄,追尋那些源于湖南熱土、源于平凡人熱血的故事。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