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工具 拓寬振興路
慈利持續開展“青鋒領航 紅鏈興鄉”黨建聯建助農活動
周日的午后,慈利縣“張家界川石村琴書記”抖音直播間剛開播,在線觀看人數就達到了300多,干豆角、臘肉等鄉村土貨上架即被秒空。這場熱鬧的“線上集市”,是慈利縣7月25日至8月8日組織開展“青鋒領航 紅鏈興鄉”黨建聯建直播助農活動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為搶抓直播經濟風口,慈利縣依托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張家界(慈利)站,以黨建為鏈、校地為橋、品質為基、人才為要,著力破解農產品“出山難、溢價低”困局,蹚出一條直播助農促振興的特色路徑。
深化校地合作,夯實直播助農“動力核”。創新合作模式,立足“黨建引領、黨群聯動、助推發展”主線,積極構建“高校智庫支持、工作站實操孵化、鄉村實踐落地”工作格局,推動“黨建+直播+人才+產業”深度融合。明確職責清單,村級負責篩選特色產品、牽頭開播,工作站提供技術培訓與運營指導,高校團隊參與品牌策劃、包裝設計及短視頻創作,三方陣地共用、活動聯辦。搭建平臺載體,選派業務骨干下沉一線,指導建成集運營指導、技術幫扶、流量支持于一體的助農直播基地,推動“群眾增收、集體增富、鄉村增色”。其中,“琴書記”抖音賬號助農銷量額已突破200萬元,帶動周邊2000余戶群眾發展庭院經濟共同致富。
聚焦三品協同,把牢直播助農“質量關”。品質上,建立“三檢四溯”品控機制,出臺全流程操作手冊規范選品、直播及售后;聯動縣供銷聯社,為暫缺產品的村提供30余種本地特色貨,實行分級優價銷售。品位上,打造“支書嚴選”“源頭力量”等多元場景,“支書嚴選”以“權威背書+故事講述”增強信任,“源頭力量”融入農事體驗、民俗展示、旅游推介,實現“好看、好玩、好吃、好燃”的沉浸式體驗。品牌上,實施“青鋒領航 紅鏈興鄉”IP培育計劃,邀請清華大學師生設計標識、提煉內涵,聯動多個高校專家學者共探鄉村振興慈利路徑。選樹10個直播示范村,統一直播背景與重點話題,賬號聯動提升IP辨識度。截至目前,相關話題視頻全網點擊量超百萬人次,帶動直播間銷量提升15%左右。
堅持三訓聯動,建強直播助農“主力軍”。推行場景集訓,篩選有粉絲基礎、產業支撐、直播意愿的村及村干部,邀請專業團隊開展“理論培訓+場景演練+實操指導”全周期孵化,快速提升實戰能力。強化結對幫訓,定期招募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學子與村干部組隊直播,將高校智慧轉為直播實效,實現“高校學子長才干、村居干部強技能”的雙贏。融入PK實訓,縣委組織部聯動相關職能部門組織“村播助農PK賽”,圍繞直播銷量、傳播聲量、創意內容、助農價值四維評價體系,設置直播實戰、短視頻創作等競賽單元,通過每日3小時直播、2條原創短視頻的實戰任務錘煉技能。目前,已孵化出10支懂直播、能帶貨的村播隊伍,20余名村干部頭部主播成為助農振興的“排頭兵”。
健全三化機制,鞏固直播助農“長效果”。堅持常態化調度,建立“縣委統籌、鄉鎮主抓、村社落實”聯動體系,動態召開直播協調會,實時解決物流、流量、品控等難題。堅持規范化管理,出臺直播助農工作指南,明確收益分配、資金使用、團隊管理等內容,堅決杜絕“虛假宣傳”等問題。堅持長效化激勵,設立“助農先鋒”榮譽榜,對示范村、優秀主播給予激勵獎勵和宣傳推介,通過典型引路激發干事熱情。機制護航下,全縣直播助農輻射帶動50%以上行政村的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累計帶動農產品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
(譚佳佳 杜 魏)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