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各族群眾共繪同心圓
民族工作與鄉村振興、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實施幫扶項目200余個
華聲在線9月5日訊(全媒體記者 莫成 通訊員 張恩彪)日前,湖南省委辦公廳(功勛辦)對“湖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擬表彰對象(50個模范集體、70名模范個人)進行公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個集體、10名個人名列其中。
湘西州總人口290萬人,土家族、苗族等占比達80.2%。該州創新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講堂”品牌,以黨的民族政策、身邊感人故事引導干部群眾構筑共有精神家園,促進交往交流交融,至今已舉辦600余期,吸引500余萬人次線上線下參與。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等活動,制作短視頻、紀錄片等民族團結作品40余部,組織非遺展演、民族體育賽事150余場。
湘西州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貫穿到全州各項工作全過程。深化跨區域協同治理,與鄂、渝、黔等毗鄰地區建立邊區聯防聯調聯治機制,聯合處置矛盾糾紛300余起。龍山縣與湖北來鳳縣打破行政壁壘,實現醫保、戶籍等86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年均辦理業務超10萬件,兩縣均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花垣縣邊城鎮設立民族文化交流驛站,“拉拉渡”開通“三省(市)通船”航線,年均接待邊區群眾及游客20萬人次,“拉拉渡”成為三省(市)邊區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連心渡”。
湘西州將民族工作與鄉村振興、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實施教育、醫療、就業幫扶項目200余個,打造出民族團結進步的“湘西模式”,兩次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十八洞村入選聯合國“最佳鄉村旅游地”,年接待游客超120萬人次;保靖縣“村廚村藝大曬”吸引全州115個鄉鎮群眾同臺競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介;吉首市“文旅+”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振興、推動各民族共同富裕模式,入選全國首批共同現代化試點。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